[发明专利]作为卵巢癌预后诊断标志物的MMP1基因转录产物和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43531.0 申请日: 2017-06-20
公开(公告)号: CN110023510A 公开(公告)日: 2019-07-16
发明(设计)人: 落谷孝广;横井晓;加藤友康 申请(专利权)人: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国立癌研究中心;BMS仿生医疗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12Q1/6886 分类号: C12Q1/6886
代理公司: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代理人: 于慧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预后预测 标志物 卵巢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因转录产物 试剂盒 检测 表达水平 生物试样 预后诊断 基因
【说明书】:

提供一种卵巢癌预后预测用标志物和试剂盒、以及预后预测方法。其为含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因转录产物的卵巢癌预后预测标志物、试剂盒以及使用上述标志物或试剂盒的卵巢癌预后预测方法,所述方法检测采自被检者生物试样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因的表达水平、即含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因转录产物的卵巢癌预后预测标志物,得到卵巢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检测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罹患卵巢癌的患者中检测预后不良患者组的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预后最为不良的癌症种类,罹患率、死亡率均日趋上升。2010年,全世界约有16万人死于卵巢癌。已知卵巢癌细胞与腹膜的主要构成细胞、即间皮细胞的亲和性高,极容易发生腹膜转移,腹膜转移已成为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目前尚未建立起针对腹膜转移的药物治疗,另外其分子机制也未彻底阐明。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女性的累计罹患风险在所有种类的癌症中为约46%(2人中有1人罹患癌症),其中,卵巢癌为约1%(87人中有1人罹患癌症)。另外,女性的累计死亡风险在所有种类的癌症中为约16%(6人中有1人死于癌症),其中,卵巢癌为约0.5%(188人中有1人死于癌症)。从而,卵巢癌被归属于罹患后预后差的癌症,已经认识到结合卵巢癌早期发现的特征选择合适处置的重要性。作为预后差的原因之一,卵巢癌在初期时大多缺乏自觉症状,在临床病期已经进展的阶段被发现;另一个原因是,卵巢癌进展快,即使在肿瘤较小的阶段也容易远端转移和转移到淋巴结,是一种恶性度高的肿瘤。

为了解决前者,需要建立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物。目前在通过内检、回声检查发现后,通过影像诊断、测定血液肿瘤标志物来进行良性和恶性的判定。作为所使用的代表性的卵巢癌检查标志物,有CA125等,但在初期卵巢癌中,检测灵敏度为约50%,特异性为约70%,作为标志物而言,精度很难说充分。

另外,为了解决后者,重要的是准确地判定腹膜扩散、淋巴结转移的亚型,制定此后的合适治疗方案。如果能够进行卵巢癌的预后预测诊断、并判断其为进行标准治疗后不会恶性化的亚型,则能够避免对不必要的患者选择过度治疗,仅限于对预后恶化的高风险患者制定更积极的策略。进而,卵巢所产生的肿瘤中,除了良性和恶性以外,还存在组织学所见类似于良性、但会遵循与恶性类似的过程进展的交界恶性肿瘤,使治疗方案的选择处理变得复杂。从该观点而言,成为准确地判定预后差的类型的基准标志物将使治疗变得有效。

近年,作为比CA125更好的标志物候选物质,血液循环DNA(cfDNA)受到关注。cfDNA的检测灵敏度依然不够充分,需要灵敏度更优异的标志物,但就特异性而言,能够以高精度来判断卵巢癌患者(非专利文献1)。

作为卵巢癌预后预测标志物,对卵巢癌组织中特定的基因区域进行DNA甲基化谱分析,从而在高甲基化组和低甲基化组之间确认存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的差异(专利文献1)。但是,DNA甲基化分析在用于常规诊断技术时存在分析原理上操作烦杂、检查费高昂等课题,并且由于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辨别力方面不足令人担心假阳性问题等,因此关于癌症罹患后的预后预测标志物技术,需要技术方面的进一步突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2014-525269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LoS One.2016 Jun 2;11(6):e0155495.doi:10.1371/journal.pone.0155495.Circulating Cell Free DNA as the Diagnostic Marker for Ovarian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Zhou Q1,Li W1,Leng B1,Zheng W1,He Z1,Zuo M1,Chen A1.

发明概述

发明解决的课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国立癌研究中心;BMS仿生医疗株式会社,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国立癌研究中心;BMS仿生医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3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