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和锂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2904.2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5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井之上胜哉;井上大诚;西川大辅;山本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巴斯夫户田电池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C01G53/00;H01M4/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造 方法 | ||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是含有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上述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具有α-NaFeO2型晶体结构,由式LiwNixCoyMnzO1+w(w>1,x+y+z=1)表示,其中,0.30<x<0.37,0≤y<0.05,0.63<z<0.70,0.47<(w-2x-y)/w<0.51,或者由式LiaNixCoyMnzO1+a(1<a,x<z,x+y+z=1)表示,其中,-0.06≤ω≤0.06,ω=2-(a-2x-y)/(z-x),0≤y≤0.10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含有该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具备该正极的锂二次电池以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属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锂二次电池中,作为在正极活性物质使用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在探讨具有α-NaFeO2型晶体结构的“LiMeO2型”活性物质(Me为过渡金属),并且,LiCoO2已被广泛实用化。使用LiCo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为120~130mAh/g左右。
还提出有各种在充放电循环性能方面优异的“LiMeO2型”活性物质,且一部分已经实用化。例如,LiNi1/2Mn1/2O2、LiCo1/3Ni1/3Mn1/3O2具有150~180mAh/g的放电容量。
作为上述Me,希望使用作为地球资源丰富的Mn。但是,Mn与Me的摩尔比Mn/Me大于0.5的“LiMeO2型”活性物质存在下述问题:随着充电的进行,由α-NaFeO2型向尖晶石型发生结构变化,无法维持晶体结构,充放电循环性能显著变差。
因此,近年来,对于如上所述的“LiMeO2型”活性物质,提出了相对于过渡金属(Me)的锂的摩尔比Li/Me大于1且锰(Mn)的摩尔比Mn/Me大于0.5的即便充电也能够维持α-NaFeO2结构的所谓的“锂过量型”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可以表示为LiaMeO1+a(a>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是由LiaNixCoyMnzO1+a(其中,x+y+z=1。)表示的满足下述条件(1)~(3)的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为4.5m2/g以上。
(1)0.03≤y/x≤0.25。
(2)相对于Ni、Co和Mn的合计的Li的比率a为2z+y-0.1≤a≤2z+y+0.1。
(3)上述复合氧化物含有锂过量相,由b=3(z-x)/(x+2y+3z)表示的锂过量相的比率b为0.18≤b<0.36。”(权利要求1)。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表2所示,满足条件(1)~(3)且比表面积为4.5m2/g以上的例3、4、9~11与不满足某个条件的例1、2、5~8、12~15相比,兼具充分的倍率特性和高的充放电效率。”(第[0103]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巴斯夫户田电池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巴斯夫户田电池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2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