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41886.6 | 申请日: | 2017-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8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地藤大造;小笠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H01M4/36;H01M4/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高温保存后的容量恢复率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稀土类化合物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及镁化合物。稀土类化合物的二次颗粒附着于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的表面的、形成于邻接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之间的凹部,且附着于形成该凹部的该各一次颗粒,镁化合物附着于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的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对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要求能长期使用那样的高容量化、能在短时间内重复大电流充放电那样的输出特性的提高。
例如,专利文献1中启示出:通过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母材颗粒的表面存在元素周期表的第3族元素,从而即使在提高了充电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的反应,能够抑制充电保存特性的劣化。
专利文献2中启示出:通过将镁(Mg)固溶在正极活性物质中,从而使正极的结晶性降低,能够改善放电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08812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97569号
发明内容
然而,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的改善课题,抑制高温保存后的容量恢复率的降低也是重要的课题之一。此处,高温保存后的容量恢复率是指:相对于高温保存前的电池容量(保存前容量),在高温保存后暂时放电并再次充放电时的电池容量(恢复容量)的比率,由以下的式子表示。
高温保存后的容量恢复率=(恢复容量/保存前容量)×100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高温保存后的容量恢复率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稀土类化合物的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的二次颗粒、及镁化合物。稀土类化合物的二次颗粒附着于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的表面的、形成于邻接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颗粒之间的凹部,且附着于形成该凹部的该各一次颗粒,镁化合物附着于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二次颗粒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高温保存后的容量恢复率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线截面图。
图3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和将该颗粒的一部分扩大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镁化合物的附着状态的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的一部分扩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边参照附图边对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可以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宜变更地实施。另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记载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18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