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束失败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40415.3 | 申请日: | 2017-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8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仙;程勇;方平;庞高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束 失败 报告 发送 方法 接收 用户 设备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波束失败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通过复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第一资源向网络设备上报进行下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发生失败,包括:用户设备UE生成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候选波束信息的波束失败报告,候选波束信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指示UE确定的一个或多个候选下行链路传输波束;U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第一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波束失败报告,第一指示信息用于向网络设备指示UE在第一资源上传输的内容为波束失败报告,第一资源用于用户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和/或波束信息报告。
本申请要求2017年06月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434526.4、发明名称为“一种传输波束失败恢复请求信息的方法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文件中。仅仅是为了简洁表述,其全部内容不在本申请文件中再原文重复一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失败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是对第四代(the 4Generation,4G)移动通讯技术的延伸。因此,5G通信系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或者新空口(NewRadio,NR)。
5G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例如,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可以通过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进行交互。网络设备通常可以形成多个下行链路传输波束(Downlink Transmission Beam或者Downlink transmitting beam,DL Tx Beam),在某一个或者多个DL Tx Beam上向每个DL Tx Beam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下行信号。UE可以通过接收波束(Receiving Beam或Rx Reception beam,Rx Beam)或者全向天线进行接收,以获得较大的阵列增益。但是,由于Beamforming技术要求网络设备与UE之间具有关于方向性的要求(如,UE需要在网络设备的下行链路传输波束的覆盖范围内),当UE移动,或者UE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遭到遮挡时,会导致UE和网络设备之间原来的DL Tx Beam上的下行链路传输质量下降,当下行链路传输质量下降到某个阈值时,可能会发生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失败(Downlink Beam Failure,DL Beam Failure)。
因此,UE需要向网络设备上报发生了DL Beam Failure,以便于网络设备重新选择DL Tx Beam。
现有技术方案中,通常UE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Channel,PRACH)上报DL Beam Failure,这样需要定义专用的前导码(Preamble)序列(前导码序列通常会占用较多的资源)用于指示下行链路传输波束失败,通过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定义专用的前导码序列会增加额外的资源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失败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用以通过较小的资源开销实现UE向网络设备上报进行下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波束发生失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04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