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40030.7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1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益原贵志;堀口刚司;神藏护;片桐高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H01L23/40;H02M1/08;H02M7/4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电力 转换 | ||
半导体装置(1)具备:正极侧半导体元件(7)、负极侧半导体元件(8)、正电极板(4)、负电极板(5)、交流电极板(6)、正极侧辅助电极端子(13)、负极侧辅助电极端子(14)、正极侧电容器(11)、负极侧电容器(12)。正电极板(4)与正极侧半导体元件(7)的第一正极(71)连接。负电极板(5)与负极侧半导体元件(8)的第二负极(82)连接。交流电极板(6)与正极侧半导体元件(7)的第一负极(72)及负极侧半导体元件(8)的第二正极(81)连接。正极侧电容器(11)与正电极板(4)连接,并且与正极侧辅助电极端子(13)连接。负极侧电容器(12)与负电极板(5)连接,并且与负极侧辅助电极端子(14)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半导体装置的一例,已知具备用于控制电力的半导体元件的半导体功率模块。在使用半导体功率模块而构成的电力转换装置中,已知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动作、由电力转换装置驱动的电动机中的电位变动等成为噪声的产生源。这样的噪声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的误动作的要因,因此进行基于噪声滤波器插入的噪声的抑制。
作为所述噪声抑制方法之一,存在将在半导体元件与散热用导体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用作噪声滤波器的方法。通常,由于接合半导体元件的电极经由薄的绝缘体与散热用导体连接,因此在半导体元件与散热用导体之间存在静电电容。利用该静电电容作为滤波器,通过控制噪声电流的流动路径来实现噪声的抑制。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4988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利用在半导体元件与散热用导体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作为接近旁路电容器来抑制噪声。另外,在该电力转换装置中,通过具备电流路径比接近旁路电容器长且静电电容比接近旁路电容器大的远距离旁路电容器,能够抑制较广的频率范围的噪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9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由于将在半导体功率模块中的半导体元件与散热用导体之间产生的静电电容用作滤波器,因此存在噪声从散热用导体扩散的课题。具体而言,存在由于噪声电流流向散热用导体而从散热用导电体产生放射噪声的课题。另外,在散热用导电体接地于地线的情况下,存在噪声电流经由地线而向系统电源、控制电路等传播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能够抑制从散热用导体产生的放射噪声以及从散热用导体扩散的噪声电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具备:正极侧半导体元件、负极侧半导体元件、正电极板、负电极板、交流电极板、正极侧辅助电极端子、负极侧辅助电极端子、正极侧电容器、负极侧电容器。正极侧半导体元件具有第一正极和第一负极。负极侧半导体元件具有第二正极和第二负极。正电极板与正极侧半导体元件的第一正极连接。负电极板与负极侧半导体元件的第二负极连接。交流电极板与正极侧半导体元件的第一负极及负极侧半导体元件的第二正极连接。正极侧电容器与正电极板连接,并且与正极侧辅助电极端子连接。负极侧电容器与负电极板连接,并且与负极侧辅助电极端子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能够通过从正极侧半导体元件的第一正极开始由正电极板和正极侧电容器及正极侧辅助电极形成的电流路径、以及从负极侧半导体元件的第二负极开始由负电极板和负极侧电容器及负极侧辅助电极形成的电流路径来控制噪声电流。因此,在正极侧半导体元件和负极侧半导体元件分别经由绝缘体而与散热用导体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散热用导体流动的噪声电流。因此,能够抑制从散热用导体产生的放射噪声以及从散热用导体扩散的噪声电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40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