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9789.3 | 申请日: | 201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4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知;山本胜也;森本康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8/12 | 分类号: | A61B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香花;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内窥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在前端部具有:超声波振子阵列,排列有多个超声波振子;屏蔽电缆,具备多个信号线及配置于信号线外侧的金属制的多个屏蔽部件;配线部,具备将多个信号线分别与多个超声波振子电连接的多个连接部;地线部,与多个屏蔽部件电连接,且具有导热性;片状第1导热部件,配设于超声波振子阵列的侧面;及第2导热部件,将第1导热部件与地线部热连接。由此,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超声波诊断中的诊断精度的超声波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前端部具有用于散热插入于体腔内的超声波内窥镜中所使用的超小型超声波振子中所产生的热的散热结构的超声波内窥镜及其超声波内窥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超声波摄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中,通常具备接触受检体而使用的体表用超声波探头或插入于受检体的体腔内而使用的体腔内用超声波探头(probe)。而且,近年来,使用组合了光学观察受检体内的内窥镜与体腔内用超声波探头的超声波内窥镜。
使用超声波探头向人体等受检体发送超声波束,若接收受检体中所产生的超声波回声,则获取超声波图像信息。
根据该超声波图像信息,受检体内存在的物体(例如,内脏或病变组织等)的超声波图像显示于与超声波内窥镜连接的超声波内窥镜装置主体的显示部。
作为发送及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振子阵列),通常使用在产生压电效应的材料(压电体)的两面形成有电极的多个超声波振子(压电振子)。
若对这些超声波振子的电极施加电压,则通过压电效应压电体伸缩而产生超声波。将多个超声波振子以一维或二维状排列并设为超声波振子阵列,通过依次驱动其多个超声波振子,能够形成向所希望的方向被发送的超声波束。
并且,超声波振子因接收所传播的超声波而伸缩以生成电信号。该电信号用作超声波的检测信号。
具备这种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内窥镜以通过消化管观察胆囊或胰脏为主要目的,在内窥镜的前端部设置有超声波观察部。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除了超声波观察部以外,与没有设置超声波观察部的常规内窥镜相同地,还设置有光学传感器、照明、送气口、送水口及吸引口。如此,在插入于受检者的体腔内尤其插入于上部消化管或支气管等的超声波内窥镜中,为了减轻受检者身体的负担,要求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小径化及前端部尤其超声波观察部的小型化。
并且,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存在超声波振子及内窥镜的光源等发热主要因素。然而,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尤其前端部与人体等生物的内部直接接触,因此从防止低温烫伤等安全上的理由考虑,要求插入部的表面温度设为规定的温度以下。
于是,要求将前端部维持为小型且具有用于降低前端部的表面温度的机构的超声波内窥镜,近年来,提出有用于对热的产生源即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进行冷却的各种方案(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超声波内窥镜,即,具备具有弯曲部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具有:背衬材料,具有配置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的正面;外装部件,在插入部的末端收容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及导热部件,配设于外装部件内,且与背衬材料的背面及外装部件的内面相接。根据该结构,在超声波换能器中产生而传递到背衬材料的热及接收基于超声波换能器的超声波而在背衬材料中产生的热经由背衬材料传递到导热部件,而且经由导热部件传递到外装部件,从而从外装部件向超声波内窥镜的外部散热。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从超声波换能器部向外部的散热得以促进。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290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9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