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生物体组织输送用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9606.8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5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学司;桑原顺一;高桥政代;小出直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三博特;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0;B65D77/06;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梁霄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体部件 筒状部 生物体组织 输送用容器 顶板部 盖体 开口 卡止单元 底壁部 细胞 筒状侧壁部 材料形成 分开形成 封闭开口 夹住凸缘 上端边缘 上下延伸 外侧延伸 相对移动 侧壁部 容器体 周缘部 上端 挠性 嵌合 凸缘 穿过 延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在保持培养状态的同时进行输送的细胞/生物体组织输送用容器。细胞/生物体组织输送用容器(A10)具有:基体部件(1),其在上端具有开口(110),且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筒状部(11);盖体(2),其具有封闭开口(110)的顶板部(21)、及从顶板部(21)的周缘沿厚度方向延伸,并能够与基体部件(1)的第一筒状部(11)嵌合的第二筒状部(22);容器体(3),其与基体部件(1)分开形成且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并具有底壁部(31)、从底壁部(31)的周缘上升,穿过开口(110)插入的筒状侧壁部(32)、及从侧壁部(32)的上端边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33),在第一/第二筒状部(11),(22)的至少一个设有卡止单元,该卡止单元在由基体部件(1)上的开口(110)的周缘部和盖体(2)的顶板部(21)夹住凸缘(33)的状态下,阻止基体部件(1)和盖体(2)的相对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细胞、生物体组织的技术,特别涉及适于在保持培养状态的同时输送细胞、生物体组织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再生医学的细胞制剂的开发正在进行,但其输送方法尚未建立。为了将活细胞不冷冻地安全地从制造设施输送到医疗设施,必须避免振动和冲击、防止泄漏和污染、根据细胞的不同在保持通气状态、保持适当温度的同时进行输送,这种输送系统的建立、实用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关于直接放入活细胞的输送容器,迄今为止的用于实验的通用容器不能实现上述需求。
已经用于细胞或生物体组织的培养的通用容器,例如已知有培养皿(托盘)、孔板、探针等。这些培养容器的设计目的在于,在通气状态下进行培养,即使有盖也不是仅放置它就能密封。为了密封培养容器,例如通常在容器的筒状壁的上沿部粘贴带粘合剂的薄膜。另外,已经提出用弹性片覆盖容器的筒状壁的上沿部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输送培养容器时,在使用上述带粘合剂的薄膜密封容器开口时,虽然可以密封培养容器,但培养基也会直接接触薄膜的粘合面。因此,担心由粘合剂的溶出造成的污染。另外,由于剥离带粘合剂的薄膜时的反作用,容器的内容物可能溢出。在用弹性片覆盖的方法中,输送时的液封性能没有足够的可靠性。
另外,关于作为培养容器的一种的孔板,已经开发了使用设置在该孔板中的称为细胞培养插入物的器件,制作用于再生医学的细胞片的技术。另一方面,关于层叠了细胞片的器件,也没有适合稳定地输送的容器。当细胞片从器件剥离时,难以保持片状。因此,需要一种输送容器,其稳定地保持器件,且用培养基填满容器内而防止由于起伏造成的细胞片的剥离,且具有足够的液封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9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提出的,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于保持培养状态地进行输送的细胞/生物体组织输送用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细胞/生物体组织输送用容器,其具有:基体部件,其在上端具有开口,且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筒状部;盖体,其具有可封闭所述开口的顶板部和从该顶板部的外周侧在该顶板部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能够与所述基体部件的所述第一筒状部嵌合的第二筒状部;容器体,其与所述基体部件分开形成且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形成,具有底壁部、从该底壁部的周缘立起且穿过所述开口插入的筒状侧壁部和从该侧壁部的上端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在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盖体设置有卡止单元,该卡止单元在由所述基体部件的所述开口的周缘部和所述盖体的所述顶板部夹住所述容器体的所述凸缘的状态下,阻止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盖体的相对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三博特;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三博特;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9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获取方法、图像获取装置、程序和培养容器
- 下一篇: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