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38946.9 | 申请日: | 2017-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胜也;森本康彦;冈田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B8/12 | 分类号: | A61B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香花;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内窥镜 | ||
超声波内窥镜具有:排列有多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振子阵列;支承超声波振子的背衬材料层;具备信号线和相对于信号线的屏蔽部件的屏蔽电缆;具备相对于背衬材料层向超声波振子阵列的相反侧延伸,且与屏蔽部件电连接的地线部的挠性印刷电路板;设于挠性印刷电路板的至少一面且与地线部连接将多个超声波振子的发热向地线部散热的导热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内窥镜,特别是涉及前端部具有用于将在用于插入到体腔内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小型超声波振子中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构造的超声波内窥镜。
背景技术
超声波内窥镜以通过消化道进行胆囊、或胰腺的观察为主要目的,在内窥镜的前端部设有超声波观察部。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存在超声波振子及内窥镜的光源等发热因素,但由于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是与人体等生物体的内部直接接触的部位,所以从防止低温灼伤等安全上的理由出发,要求插入部的表面温度在恒定的温度以下。
进而,在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除超声波观察部之外,与未设置超声波观察部的通常的内窥镜同样,还设有照明部及吸引口等。因此,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外径变粗,成为超声波内窥镜的操作性降低及被插入了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的患者的负担增加的因素。
鉴于此,寻求一种具有用于将前端部维持小型同时降低前端部的表面温度的装置的超声波内窥镜。因此,近年来,提出了用于将超声波振子中产生的热散热的各种技术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及2)。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具备具有弯曲部的插入部,在该插入部,包括:具有配置有多个超声波振子的前表面的背衬材料层、在插入部的前端收容多个超声波振子的外装部件、配设于外装部件内且与背衬材料层的背面及外装部件的内面相接的导热部件。根据该结构,在超声波振子中产生并传导到背衬材料层的热、及背衬材料层中产生的热经由背衬材料层向导热部件传导,再经由导热部件向外装部件传导,从外装部件向超声波内窥镜的外部散热。
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超声波探头,其具有使超声波振荡的压电元件、与压电元件电连接且设于压电元件的背面的信号用电极、用于机械支承压电元件的背衬材料层、配设于信号用电极和背衬材料层之间的导热部件、以及以与导热部件抵接的方式设于背衬材料层的周边的散热材料。根据该结构,压电元件中产生的热经由导热部件向散热材料散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29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84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仅考虑到将超声波振子及背衬材料层中产生的热经由导热部件向外装部件散热的散热通道。这样,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对超声波振子及背衬材料层中产生的热均只考虑了向外装部件的散热通道,所以存在不能期望散热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而且,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因为只是向外装部件的散热通道,所以将会向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附近的体腔内散热,在超声波振子的驱动电压上升的情况下,存在使超声波内窥镜的前端部周围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以与生物体接触而进行超声波观察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超声波探头为主,因此,导热部件及散热板等的尺寸较大。因此,压电元件和导热部件接触的面积较大,虽然可以确保散热性,但是在前端部内的空间狭窄的超声波内窥镜中,存在难以确保充分的散热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确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处置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