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8344.3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2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浦川真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56 | 分类号: | F01L1/356;F01L1/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气门 正时 控制 装置 以及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组装方法。与锁止孔(31)的深度(L2)相比,锁止销(30)的前端部(30c)的轴向长度(L1)形成得较长,在所述前端部卡入锁止孔、且叶片转子向最延迟角方向相对旋转而使大径部(30b)的一侧端缘(30f)与滑动用孔(29)的对置端面(29d)从周向抵接的状态下,使在大径部的另一侧的端缘(30g)与滑动用孔的另一个对置端面(29e)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隙(S1)的宽度A、在前端部的另一侧的端缘(30h)与套管(32)的另一个对置端面(32b)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的宽度B、以及大径部与前端部的结合部的台阶面(30e)的台阶宽度C形成为B≒A+C的关系。由此,能够抑制配件数随着锁止销与锁止孔的空隙的调整而增加,并且抑制空隙调整作业效率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组装方法,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根据运行状态,对进气门及排气门的开闭正时进行可变控制。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例如为了抑制发动机启动时叶片转子的叶片与在壳体的内周面设置的蹄块之间的撞击声等噪声的产生,需要高精度地调整限制叶片转子相对于壳体的最提前角、或最延迟角侧的相对旋转位置的锁止销与锁止孔之间的周向的空隙。
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在壳体的底壁形成有锁止孔,并且形成有贯通底壁的通孔。该通孔用来通过视觉识别各结构配件组装时锁止销与锁止孔之间的周向的空隙,利用在一个蹄块设置的偏心螺栓来调整所述空隙。这样,因为能够利用通孔,通过视觉识别来适当地调整所述锁止销与锁止孔的空隙,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所述空隙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孔在空隙调整后,由从底壁的外侧插入的堵头闭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所述现有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为了视觉识别锁止销与锁止孔之间的空隙,在壳体的底壁形成通孔,或者为了微调该空隙而在蹄块设有偏心螺栓。此外,在组装作业完成后,由堵头闭塞通孔。因此,迫不得已大幅地增加配件数,并且由于空隙的调整作业繁杂而使该调整作业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能够抑制配件数随着所述锁止销与锁止孔的空隙的调整而增加,并抑制空隙调整作业效率降低。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锁止销具有:滑动用孔侧的第一轴部、在该第一轴部的前端一体地设置且直径比第一轴部小的小径的第二轴部、以及在所述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与锁止凹部的开口缘至内底面的深度相比,所述第二轴部的轴向长度形成得较长,
并且在所述第一轴部的外周面的径向另一侧与所述滑动用孔的内周面的径向另一侧的对置端面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隙的宽度、在该第一空隙侧的所述第二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锁止凹部的内周面的径向另一侧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隙的宽度、以及此外在所述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的结合部形成的台阶面的径向的台阶宽度的关系形成为,使所述第二空隙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台阶面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大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配件数随着锁止销与锁止孔的空隙的调整而增加,并且能够谋求提高空隙调整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剖面表示本发明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