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铃抑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8319.5 | 申请日: | 2017-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7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卓矢;矶村博文;岸上友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3K17/16;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铃抑制 动作状态设定 电路 差动信号 通信电路 传送差动信号 通常动作状态 动作状态 断开状态 通信线 振铃 传送 检测 通信 | ||
一种振铃抑制电路(5、21、31、41),设于具备通信电路(6)的节点(2),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3P、3N)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2)的通信,该振铃抑制电路具备抑制部(7、22)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8、23)。所述抑制部进行抑制随着所述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所述动作状态设定部作为所述抑制部的动作状态,设定为若检测到所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执行所述抑制动作的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不进行所述抑制动作的始终断开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在2016年6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6-123497号为基础并对其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振铃(ringing)抑制电路,用于抑制随着经由一对通信线的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
背景技术
在经由包括一对通信线的传送线路来传送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接收侧,在信号电平变化的时刻,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反射,由此产生诸如过冲或下冲那样的波形的失真即振铃。以往,为了抑制这样的波形失真,提出了各种技术。
例如,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在通信总线之间设置开关元件,通过结构简单的振铃抑制电路抑制振铃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该振铃抑制电路在检测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时,使上述开关元件在一定期间内接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57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那种振铃抑制电路在设于外部具有终端电阻的通信节点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那种问题。即,在该情况下,若振铃抑制电路动作,则成为振铃抑制电路的开关元件的接通电阻等与终端电阻在通信线间并联连接的状态。其结果,通信线间的阻抗成为它们的并联合成阻抗,反而会产生阻抗的不匹配。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通信节点的种类无关地使用的振铃抑制电路。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式中,振铃抑制电路设于具备通信电路的节点,该通信电路经由一对通信线传送差动信号来进行与其他节点的通信,所述振铃抑制电路具备抑制部以及动作状态设定部。抑制部进行抑制随着差动信号的传送而产生的振铃的抑制动作。动作状态设定部作为抑制部的动作状态,设定为若检测到差动信号的电平发生变化则执行抑制动作的通常动作状态、以及始终不进行抑制动作的始终断开状态中的某一个状态。
在上述构成的振铃抑制电路设于不具备终端电阻的节点的情况下,通过将抑制部设定为通常动作状态,能够利用抑制部的抑制动作抑制随着通信而产生的振铃。另外,在上述构成的振铃抑制电路设于具备终端电阻的节点的情况下,通过将抑制部设定为始终断开状态,从而不再引发阻抗的不匹配。其结果,在差动信号的电平变化的时刻也可通过终端电阻实现阻抗匹配,能够抑制振铃的产生。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可获得能够与通信节点的种类无关地使用的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有关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参照附图并根据下述的详细记述,将会更加明确。附图如下: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振铃抑制电路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通信网络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振铃抑制电路的具体构成的图。
图4A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通常动作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
图4B是示意地表示将抑制部设定为始终断开状态时的振铃抑制电路的电路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模拟了振铃抑制电路的动作的结果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8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