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凝集能的新微细藻类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6952.0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4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盐原望美;木下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C12P7/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克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凝集 微细 藻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藻和产生乙醇的制造方法等。在利用了微细藻类的自然发酵的乙醇生产工序中,不需要通过离心处理、过滤处理等来浓缩或回收藻体的工序,或者进行简化,能够省去在该工序中花费的劳力和时间、实现简化设备。该微细藻属于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该微细藻是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具有乙醇产生能力、且获得了一边凝集一边增殖的能力的突变株。另外,在该乙醇的制造方法中,使所述微细藻增殖,并将其保持在黑暗厌氧条件下来生成乙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助于产生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微细藻类。
[背景技术]
作为考虑了有限的化石燃料的环境的能源,正在进行利用植物等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能的开发。例如,甘蔗、玉米等可食部分中含有较多的淀粉,从该生物质可经过糖化、发酵、蒸馏、精制等工序,比较有效地产生可用于汽车燃料等的高纯度乙醇。但是,从食物原料产生的生物质乙醇与人类所需要的粮食之间存在竞争的问题。另外,在用于防止温室化的CO2排放的均衡中,若考虑糖化、发酵、蒸馏、精制等工序中的CO2的排放的均衡,则存在并没有作出多大贡献的问题。
与此相对,还进行了让光合作用活跃的微细藻类自然发酵来生产乙醇的技术的开发。可以认为根据该方式能够有效地转换太阳光能量,且能够省略利用淀粉的糖化、发酵的工序,有助于减少CO2的排放。另外,也不存在与粮食之间的竞争的问题。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与微细藻类的自然发酵技术相关的利用微细藻类的乙醇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在细胞内蓄积淀粉的微细藻,对含有进行了培养的藻体的培养液进行浓缩而得到的浆料,一边将pH保持在6.0~9.0的范围,一边保持在黑暗且厌氧气氛(Anaerobic atmosphere)中而生成乙醇。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不需要大量的淡水就能够进行培养的微细藻类的技术,公开了通过海水的盐分浓度生长而在细胞内蓄积淀粉,并通过保持黑暗且厌氧气氛而利用细胞内的淀粉生产乙醇的属于衣藻的新微细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045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8375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7示意性地示出让以往的乙醇生产用微细藻类在液体培养基中增殖规定量的状态。另外,图8中示出了用于通过以往的乙醇生产用微细藻类的自然发酵来生产乙醇的概略工序。如图7所示,在以往类型的微细藻类中,为单细胞且具有自泳力的种类也较多,即使在放入容器4的液体培养基5中增殖的藻体11在增殖后连同该容器4一起静置也缺乏沉降性,几乎保持分散状态。因此,如图8所示,在从让微细藻增殖的增殖系统转移到将增殖后的藻体暴露于黑暗厌氧气氛中进行自然发酵的自然发酵系统的过程中、或是在转移到除去暴露于黑暗厌氧气氛中的藻体的乙醇的分离提取系统(日语:分取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离心处理、过滤处理等对该藻体进行浓缩、回收的工序,因而存在繁杂、用于该工序的劳力及时间增加且设备成本升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了微细藻类的自然发酵的乙醇生产中,无需通过离心处理、过滤处理等对藻体进行浓缩或回收的工序、或者进行简化而节省用于该工序中的劳力及时间以及实现设备简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侧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藻,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藻属于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该微细藻是在黑暗厌氧条件下具有乙醇产生能力、且获得了一边凝集一边增殖的能力的突变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6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