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6284.1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3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长屋胜也;重冈大介;岸田寛之;堀内正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JSR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22 | 分类号: | G02B5/22;G02B5/28;C09B23/00;C09B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艳;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滤波器 传感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伴随设置有光学传感装置的设备的低背化,即便在入射角度变大时也可使优异的可见光截止特性与特定波长的近红外线透过特性并存的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本发明的光学滤波器包括:基材(i),包含含有在波长700nm~930nm的区域中具有最大吸收的化合物(Z)的树脂层;及介电质多层膜,形成于所述基材(i)的至少一个面上,且具有特定的光学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滤波器及光学传感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可见光线截止并使一部分波长的近红外线透过的光学滤波器及使用所述光学滤波器的光学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针对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tablet)终端、可穿戴(wearable)设备等移动信息终端装置的用途,进行有使用近红外线的各种光学传感装置的开发。在信息终端装置中,对光学传感装置在多种用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作为一例,可列举:距离测定等空间识别用途、动作(motion)识别用途、虹膜(iris)认证或白眼珠的静脉认证、人脸认证等安全用途、脉搏测定或血中氧浓度测定等医疗保健(health care)用途。
在使用近红外线的光学传感装置中,为了精度佳地发挥传感功能,重要的是将成为不需要的波长的光、尤其是可见光线截止。另外,根据用于传感中的近红外线的波长,通过将波长短于其的近红外线截止(例如,当将850nm附近的近红外线用于传感中时,除可见光线以外,也将780nm附近为止的近红外线截止),可减低使用时的噪声,且可提高光学传感装置的特性。
另一方面,移动信息终端装置的低背化进展而光自入射窗至光学传感器的距离变短,因此来自倾斜方向的入射光的比例较之前增加。为了提高传感器精度,而要求即便对于来自倾斜方向的入射光,到达光学传感器的光的分光特性(尤其是可见光线或不需要的波长的近红外线的截止特性)也不会发生变化。
作为将可见光线截止并使特定波长的近红外线透过的机构,公开有在玻璃基板上使高折射率材料与低折射率材料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形成有此种多层薄膜的光学滤波器的光学特性会因入射光的入射角度而大幅变化。因此,当用于移动信息终端装置用途时,存在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无论入射角度如何均可截止可见光线的光学滤波器,已知有具有金属系的着色成分的玻璃制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及包含着色颜料的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这些任一者均可通过吸收而截止可见光线,且由入射角度引起的光学特性变化小,但为了达成充分的光线截止特性,而需要1.0mm左右的厚度,且存在无法优选地用于近年来急速推进小型化·轻量化的移动信息终端用途的情况。另外,若对这些滤波器进行薄型化,则存在由吸收引起的光线截止性能会大幅降低、传感时的噪声会增加等问题。进而,这些滤波器中,当用于传感中的近红外线的波长为800nm以上(就不可见性的观点而言,目前此种波长为主流)时,存在波长短于其的近红外线的截止特性不充分的情况,而且尤其是包含着色颜料的光学滤波器中,有吸收光谱的倾斜度变缓、光线截止与光线透过的对比度变低(传感时的噪声变多)的倾向。
再者,作为可使薄型化与入射角依存减低并存的红外光透过滤波器,提出有在包含可见光吸收剂的基材上具备含有近红外线吸收剂的膜的红外光透过滤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但存在入射角依存减低效果不充分的情况,且有无法达成近年来所要求的精密的传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84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7-126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昭60-13975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5741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R株式会社,未经JSR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62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