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883.8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4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布莱克博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F16B35/04;H01R4/34;H01R13/53;H01R25/14 |
代理公司: | 31260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德国弗里***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钉 电导体 驱动 插头连接器 电插头 方向转动螺钉 组装 高压插头连接器 电接触部 方向相反 紧固 通孔 | ||
本发明涉及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特别用于高压插头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具有电导体和电插头接触部,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螺钉,第二驱动部与第一驱动部相对地形成;借助螺钉,在电导体和电插头接触部之间建立具有间隙的连接,其方式在于将螺钉分别插入电导体的通孔和电插头接触部中,并通过第一驱动部朝第一方向转动螺钉;紧固电导体和电接触部之间的连接,其方式在于通过第二驱动部,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螺钉。本发明还涉及插头连接器和螺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一种插头连接器以及一种用于高压插头连接器的螺钉。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11 004 347 A1描述了一种具有电线和电插头接触部的插头连接器。为了组装该插头连接器,其各个部件被组装并彼此固定,例如借助按压,螺接等。
在组装期间要考虑到制造公差。在组装完成后,公差补偿将不再可能。
这是一种待改善的状态。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改善了公差补偿。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组装方法和/或具有权利要求9特征的插头连接器和/或具有权利要求12特征的螺钉得以实现。
根据所述权利要求,本发明提供: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特别用于高压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具有电导体和电接触部,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螺钉,第二驱动部与第一驱动部相对的形成;借助螺钉,在电导体和电插头接触部之间建立具有间隙的连接,其方式在于将螺分别插入电导体的通孔和电插头接触部中,并通过第一驱动部朝第一方向转动螺钉;紧固电导体和电插头接触部之间的连接,其方式在于通过第二驱动部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螺钉;
–一种插头连接器,具有电导体,电插头接触部和螺钉,其中螺钉分别插入电导体的通孔和电插头接触部中,该螺钉在螺钉头处设有第一驱动部,在与螺钉头相对设置的螺钉脚处设有第二驱动部;和
–一种用于建立高压插头连接器的螺钉,该螺钉设有具有第一驱动部的螺钉头,与螺钉头相对设置的具有第二驱动部的螺钉脚,以及形成于螺钉头和螺钉脚之间的螺纹。
本发明基于预先组装插头连接器的各部件的构思,用这种方法各部件具有间隙的彼此固定。插头连接器的预先组装的各部件在下面称为组件。组件被预先组装后,可将其安装在一个构件中。目的在于,寻求尽可能少的工艺步骤实现将组件组装在构件中的最终组装。
本发明能够实现构件的最终组装,或插入有预先组装的组件的实质上的最终组装。由于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各部件的间隙,该组件适于补偿构件的制造公差。但是,在将组件组装在构件中之后,在传统的最终组装点可能不再能够进入该组件。因此,本发明通过另外的组装点,实现将组件组装在构件中的最终组装,这些组装点直到插头连接器在构件中隐藏之前都可用。
特别地,本发明允许组件由第一制造商组装,例如供应商,并且允许将组件交付第二制造商以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第二制造商可将预先组装的组件插入其自己生产的构件中,并最终将插头连接器组装在构件中。
从其它从属权利要求和参考附图的描述中,可以得到有利的实施例和改进方案。
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上述和下面待阐述的特征不仅可用于各自具体的组合中,还可用于其它组合中或单独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螺钉和电接触部,预先组装的组件插入插头连接器壳体中。通常地,也是通过螺钉,将电导体与电插头接触部固定。然而,电导体通常不插入插头连接器壳体中,而是从插头连接器壳体的外部布线到电插头接触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