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用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和聚酯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853.7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9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安田大佑;山下力也;山下孝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129 | 分类号: | H01M50/129;H01M50/121;B29C55/12;B32B27/36;B65D6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狄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包装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聚酯 | ||
本发明提供在包括具有阻隔层、位于上述阻隔层的一个表面侧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和位于上述阻隔层的另一个表面侧的聚酯膜的叠层体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提高成型性并且抑制成型后的卷曲的技术。该电池用包装材料由至少具有阻隔层、位于上述阻隔层的一个表面侧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和位于上述阻隔层的另一个表面侧的聚酯膜的叠层体构成,上述聚酯膜的双折射率处于0.016以上0.056以下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用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和聚酯膜。
背景技术
目前,已开发了各种类型的电池,但在所有的电池中,为了封装电极、电解质等电池元件,包装材料成了不可或缺的部件。目前,作为电池用包装,普遍使用了金属制的包装材料。
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电脑、照相机、手机等的高性能化,对电池要求各种各样的形状,并且还要求薄型化和轻质化。然而,利用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难以应对形状的多样化,并且具有轻质化也存在极限这样的缺点。
因此,近年来,作为容易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和轻质化的电池用包装材料,提案了基材/阻隔层/热熔接性树脂层依次叠层而成的膜状的叠层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通常利用冷轧成型形成凹部,在由该凹部形成的空间配置电极、电解液等电池元件,使热熔接性树脂层彼此热熔接,由此可以得到在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内部收纳有电池元件的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7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伴随着电池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对于电池用包装材料也要求进一步的薄膜化。
然而,使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各层的厚度变薄时,以及热熔接性树脂层的厚度相对于基材的厚度之比变小时,有时形成于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凹部的周缘部会发生卷曲(弯曲),阻碍电池元件的收纳和热熔接性树脂层的热熔接,降低电池的生产效率。特别而言,汽车用的二次电池等大型的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电池用包装材料由于尺寸大,具有卷曲对电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大这样的问题。
另外,电池的外表面(基材表面)例如由尼龙膜构成时,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若电解液附着在电池的表面,则电池的外表面被侵蚀(白化)而产生不良。因此,为了提高电池外表面的耐药品性、耐电解液性,有时使用聚酯膜作为基材。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叠层有聚酯膜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特别容易发生上述的卷曲。另外,电池用包装材料的厚度变薄时,有成型性容易下降这样的问题,特别而言,聚酯膜与聚酰胺膜相比,存在硬且成型性差这样的问题。
在这样的状况下,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包括具有阻隔层、位于上述阻隔层的一个表面侧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和位于上述阻隔层的另一个表面侧的聚酯膜的叠层体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提高成型性并且抑制成型后的卷曲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其结果,发现了在由至少具有阻隔层、位于上述阻隔层的一个表面侧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和位于上述阻隔层的另一个表面侧的聚酯膜的叠层体构成的电池用包装材料中,通过使上述聚酯膜的双折射率处于0.016以上0.056以下的范围,从而成型性优异,并且成型后的卷曲被有效地抑制。本发明就是基于这些见解进一步反复研究而完成的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如下所述的方式的发明。
项1.一种电池用包装材料,其由至少具有阻隔层、位于上述阻隔层的一个表面侧的热熔接性树脂层和位于上述阻隔层的另一个表面侧的聚酯膜的叠层体构成,
上述聚酯膜的双折射率处于0.016以上0.056以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8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