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桥架的火灾保护用突起型耐火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400.4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6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广运技术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32;A62C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金玲;黄纶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火灾 保护 突起 耐火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包围铺设有线缆的线缆桥架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而设置的突起型耐火结构体,本发明的线缆桥架的火灾保护用突起型耐火结构体包围铺设有通信或电力用的电缆的线缆桥架而设置,从而在火灾中保护线缆及线缆桥架,该线缆桥架的火灾保护用突起型耐火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耐火罩,其形成为由在火灾时通过热而膨胀的热膨胀性树脂构成的四边形的箱子形态,且包围线缆桥架或设有线缆的管道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而设置,并且在该耐火罩上贯穿形成有多个透气孔;及多个膨胀肋,它们由与耐火罩相同的热膨胀性树脂构成,在耐火罩的外表面突出地形成,排列在透气孔之间,在发生火灾时通过热而比耐火罩先热膨胀而将透气孔封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火灾中保护线缆桥架(cable tray)的突起型耐火结构体,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线缆桥架的火灾保护用突起型耐火结构体:为了在发生火灾时在热、火焰、烟雾中保护设于建筑物和隧道等设施的电气、通信、消防用线缆等不耐热的设施而包围设有线缆的线缆桥架而设置,由此在火灾时通过热而膨胀来能够安全地保护线缆及线缆桥架。
背景技术
通常,在地下停车场或共同沟的天花板为了大规模地设置通信及电力用线缆而吊设有线缆桥架。通常的线缆桥架具备将穿设有多个冲孔的钢板向底板和其两侧的垂直板折弯的形态,并在线缆桥架的底板上铺设有通信及电力用线缆。
但是,在设于以往的线缆桥架的线缆的情况下,由于具备塑料或橡胶等的外皮,因此在发生火灾时,沿着线缆的外皮而将火灾扩散。由塑料或橡胶构成外皮的线缆在耐热温度达到100℃~150℃程度时,形态被崩溃,而当达到250℃~350℃时,络合而产生有毒气体和严重的火焰,由此火灾扩散到相邻的设施。
另外,根据消防防灾厅的资料,报告称在韩国的全部火灾中由电气导致的火灾超过30%,并且在由其他原因导致火灾的情况下,也多数通过线缆而导致火灾扩散。特别地,近年来将线缆桥架设置为多段的情况较多,在火灾发生时,从上部供给的消防水不能排放到下段的线缆桥架,从而难以镇压火灾。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以往研发了向线缆涂敷耐火涂料而延迟火焰转移时间的方法、在线缆桥架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方法、用热发泡性阻燃织布来将线缆桥架缠住而阻止火灾的转移的方法、由耐燃性材料来覆盖线缆的方法等。
但是,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方法需要很多初期设置费用,并且在设置之后也需要进行管理,且在因误操作也导致气体喷出的情况下,会导致人命事故。另外,耐燃性线缆虽然具有转移火灾的效果,但难以完全地阻止火灾的扩散,并且价格昂贵,不能广泛使用。
另外,在线缆的表面涂敷耐火涂料或由阻燃织布来将线缆桥架缠住的方法的情况下,作业性下降,不能提供充分的隔热及隔焰效果,并且由于用耐火涂料或阻燃织布来将线缆的外表面完全包围,因此在线缆产生的热不能发散到外部,由此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线缆的电气性能显著地下降。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突起型耐火结构体:以包围用于铺设线缆的线缆桥架的内侧面或外侧面的方式设置,在火灾发生时,通过高温的热而膨胀来能够保护线缆,而在平时容易地确保透气性,能够防止对热敏感的线缆的性能下降。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线缆桥架的火灾保护用突起型耐火结构体包围铺设有通信或电力用的电缆的线缆桥架而设置,从而在火灾中保护线缆及线缆桥架,该线缆桥架的火灾保护用突起型耐火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耐火罩,其形成为由在火灾时通过热而膨胀的热膨胀性树脂构成的四边形的箱子形态,且包围线缆桥架或设有线缆的管道的内侧面或外侧面而设置,并且在该耐火罩上贯穿形成有多个透气孔;及多个膨胀肋,它们由与所述耐火罩相同的热膨胀性树脂构成,在耐火罩的外表面突出地形成,排列在所述透气孔之间,在发生火灾时通过热而比耐火罩先热膨胀而将所述透气孔封闭。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广运技术,未经(株)广运技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荷产生元件以及微粒数检测器
- 下一篇:基板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