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3201.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9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大松一喜;大关美保;山下恭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7/06 |
代理公司: | 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军;唐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层叠体 中间层 保护膜 丙烯酸树脂 显示装置 偏二氟乙烯树脂 热塑性树脂层 重均分子量 流通过程 膜基材 树脂 凹坑 贴合 制造 | ||
1.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用于显示装置,其是在树脂层叠体的两个表面分别贴合至少具有膜基材的保护膜(D)及(E)而得到的,所述树脂层叠体至少具有中间层(A)、和分别存在于所述中间层(A)的两侧的热塑性树脂层(B)及(C),其中,
基于所述中间层(A)中包含的全部树脂,所述中间层(A)包含10~9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及90~10质量%的偏二氟乙烯树脂,所述(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0~300,000,
基于所述中间层(A)中包含的全部树脂,中间层(A)中的碱金属的含量为50pp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保护膜(D)及(E)具有粘合层,且分别介由所述粘合层而被贴合于树脂层叠体的两个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保护膜(D)及(E)分别满足以下关系,
[数学式1]
E×L3≥0.13
式中,E表示保护膜的拉伸弹性模量(MPa),L表示保护膜的膜基材的膜厚的平均值(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保护膜(D)及(E)的膜基材为选自由低密度聚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丙烯酸树脂膜及聚碳酸酯膜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膜。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保护膜(D)及(E)的膜基材为高密度聚乙烯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保护膜(D)及(E)的膜基材具有40μm以上的膜厚的平均值。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基于所述中间层(A)中包含的全部树脂,中间层(A)包含35~4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及65~55质量%的偏二氟乙烯树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甲基)丙烯酸树脂为:
(a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及/或
(a2)包含基于构成聚合物的全部结构单元而言为50~99.9质量%的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及0.1~50质量%的至少1种来自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化学式1]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1为氢原子时,R2表示碳原子数为1~8的烷基,R1为甲基时,R2表示碳原子数为2~8的烷基。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偏二氟乙烯树脂为聚偏二氟乙烯。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以3.8kg的负荷于230℃进行测定时,偏二氟乙烯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0.1~40g/10分钟。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树脂层叠体的膜厚的平均值为100~2000μm,热塑性树脂层(B)及(C)的膜厚的平均值分别为10~200μm。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热塑性树脂层(B)及(C)中包含的热塑性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分别为100~160℃。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保护膜的树脂层叠体,其中,热塑性树脂层(B)及(C)为(甲基)丙烯酸树脂层或聚碳酸酯树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32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预固化环氧树脂粘合两个表面的方法和包含其的光学组件
- 下一篇:多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