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歧管和相关的冷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32843.1 | 申请日: | 2017-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1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B.弗莱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02B2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 地址: | 法国拉韦里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歧管 相关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歧管(2),其构造成确保涡轮增压机动车辆发动机的空气冷却器(1)与用于引导来自该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的、放置在该空气冷却器的入口处或出口处的箱之间的接口(1)。根据本发明,歧管(2)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带(23),其设置在空气冷却器(1)和空气引导箱之间流通的空气流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冷却来自涡轮增压机动车辆发动机的压缩装置的增压空气的装置,其中空气冷却器(1)和至少一个空气引导箱之间的接口由这种歧管产生(2)。所述发明可应用于机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机动车辆发动机供应空气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所谓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其空气供应源自压缩机或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无论是来自发动机的单个进气系统还是涉及发动机出口处回收的并且先前由以缩写EGR(废气再循环)已知的装置处理的空气和废气混合物,术语增压空气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用于表示进入发动机的气态混合物。为了增加这种增压空气的密度,已知的做法是通过将其送入热交换器(也称为空气冷却器)中来冷却它。该空气冷却器可以是这样一种类型,其中通过将增压空气与冷却剂在其中流通的一组管或板接触来产生热量交换:这样的空气冷却器然后由首字母缩略词WCAC表示,WCAC用于表示“水冷空气冷却器(Water ChargeAir Cooler)”。空气冷却器也可以是这样一种类型,其中通过将增压空气置于与冷却气体在其中流通的一组元件接触来产生热量的交换:这样的空气冷却器然后由首字母缩写词ACAC表示,ACAC用于表示“气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Air Charge Air Cooler)”。原则上,来自压缩组件(压缩机或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空气通过入口箱进入空气冷却器中,然后,在已经在空气冷却器中流通并冷却后,经由出口箱引导到发动机的燃烧组件。
在所有情况下,空气冷却器与增压空气入口箱和出口箱之间的接口通过例如经由歧管产生,歧管本身被压接或焊接到空气冷却器并链接到进气箱和出气箱。然而,在这些压接或焊接操作中,可以发生形成空气冷却器的板或管的组件的以及入口箱和出口箱在它们的与这些歧管和空气冷却器的联接区域中的机械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歧管和增压空气冷却组件,其中在空气冷却器及其空气引导箱(无论其是空气入口箱或空气出口箱)与增压空气入口或出口箱歧管压接/焊接的操作期间,空气冷却器及其空气引导箱的机械变形的风险被最大程度地限制、甚至被消除。
为此,本发明的主题是一种歧管,其构造成确保涡轮增压机动车辆发动机的空气冷却器与用于引导来自该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的、放置在该空气冷却器的入口处或出口处的箱之间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带,该至少一个加强带放置于在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引导箱之间流通的空气流中。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歧管由框架构成,框架的形状和尺寸限定为能够通过压接或焊接添加到空气冷却器的容纳面上。可以将每个加强带设置为从框架的一侧横向延伸到相对侧。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空气冷却器具有基本上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且其容纳面与冷却剂在其中流通的板延伸所沿的平面基本上成直角。根据该优选实施例,歧管的框架则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并且每个加强带从形成所述框架的矩形的一个主侧横向延伸到另一侧,基本上与所述侧成直角。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特征,并且为了最大程度地限制可能由于在通过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引导箱流通的空气流中存在加强带而导致的压力损失,至少一个加强带在沿着与其延伸方向基本成直角的平面的截面中具有凸起的轮廓,其弯曲顶点在与其中放置有歧管的空气流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但是在与该空气流在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引导箱之间流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以避免在该空气中形成涡流的任何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强带均匀地分布在它们所放置的框架内。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每个加强带由与框架的材料件制成,或者每个加强带与框架分开制造然后固定在其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加强带的固定尤其可以以非穷举的示例的方式通过压接、弹性变形卡扣配合或通过压配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热系统公司,未经法雷奥热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2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片内置管的制造方法和双层管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热交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