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e-Ni-Cr合金、Fe-Ni-Cr合金带、铠装加热器、Fe-Ni-Cr合金的制造方法和铠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31799.2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山川和宏;平田茂;王昆;轰秀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1D1/76;C21C7/04;C21C7/072;C21C7/076;H05B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邵秋雨;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式( 1 ) 合金 铠装加热器 表面性状 黑化覆膜 耐剥离性 合金带 黑化 制造 | ||
1.一种Fe-Ni-Cr合金,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005~0.03%、Si:0.17~1.0%、Mn:0.05~2.0%、P:0.030%以下、S:0.0002~0.0015、Cr:18~28%、Ni:21.5~32%、Mo:0.10~2.8%、Co:0.05~1.19%、Cu:0.01~0.25%、N:0.003~0.018%、Ti:0.10~1.0%、Al:0.10~1.0%、O:0.0002~0.007%以及H:0.0010%以下,剩余部分包含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具有满足以下的式(1)~(4)的组成,
T1=11×[%N]+0.1…(1)
T2=-39×[%N]+1.0…(2)
A1=7.5×[%N]+0.1…(3)
A2=-42.5×[%N]+1.0…(4)
在此,[%M]表示合金中的以质量%计的M元素的含量,T1、T2、A1和A2满足T1<[%Ti]<T2、A1<[%Al]<A2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e-Ni-Cr合金,其特征在于,
所述Fe-Ni-Cr合金在表面具有黑化覆膜,
该黑化覆膜含有Fe、Cr、Ni、Si、Mn、Al、Ti和O,且以质量%计,该Ti的含量为1.9~4.5%,该Al的含量为0.3~3.8%,该黑化覆膜的厚度为0.5~1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Fe-Ni-Cr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化覆膜的放射率为0.3以上。
4.一种Fe-Ni-Cr合金带,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述的Fe-Ni-Cr合金形成。
5.一种铠装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述的Fe-Ni-Cr合金作为包覆管。
6.一种Fe-Ni-Cr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温度:900~1100℃、露点:-35~10℃、处理时间:1~30分钟的条件对Fe-Ni-Cr合金进行黑化处理,
所述Fe-Ni-Cr合金以质量%计含有C:0.005~0.03%、Si:0.17~1.0%、Mn:0.05~2.0%、P:0.030%以下、S:0.0002~0.0015、Cr:18~28%、Ni:21.5~32%、Mo:0.10~2.8%、Co:0.05~1.19%、Cu:0.01~0.25%、N:0.003~0.018%、Ti:0.10~1.0%、Al:0.10~1.0%、O:0.0002~0.007%和H:0.0010%以下,剩余部分包含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具有满足以下的式(1)~(4)的组成,
T1=11×[%N]+0.1…(1)
T2=-39×[%N]+1.0…(2)
A1=7.5×[%N]+0.1…(3)
A2=-42.5×[%N]+1.0…(4)
在此,[%M]表示合金中的以质量%计的M元素的含量,T1、T2、A1和A2满足T1<[%Ti]<T2、A1<[%Al]<A2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Fe-Ni-Cr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e-Ni-Cr合金的组成通过在溶解了合金原料后进行精炼而进行调节,
在该精炼中,对溶解了的合金原料即熔融合金吹入氧和氩的混合气体进行脱碳后,进行铬还原,然后,在所述熔融合金中添加铝、石灰石和萤石,使该熔融合金中的氧浓度为0.0002~0.007%、硫浓度为0.0002~0.0015%,由此将该熔融合金中的N含量维持在0.003~0.018%。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Fe-Ni-Cr合金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黑化处理之前,对所述Fe-Ni-Cr合金实施热压延和冷压延。
9.一种铠装加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通过权利要求6~8中任1项所述的方法而得到的Fe-Ni-Cr合金来制造铠装加热器的包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17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