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31320.5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4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石黑元康;北见雄希;田边珠实;中川大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K41/08 | 分类号: | F16K41/08;F16K31/04;F25B41/06 |
代理公司: | 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部 叶片部 板簧 边缘部 密封部 内表面 抵接 压力平衡型 电动阀 阀装置 基板部 加强板 间隙部 密封性 圆环状 边形 | ||
在压力平衡型的电动阀中,确保密封部(4)的板簧(41)与L衬垫(45)的密封性。由一对板簧(41、41)、一对L衬垫(45、45)、加强板(46)构成密封部(4)。由圆环状的基板部(41a)和12枚叶片部(41b)构成板簧(41)。在叶片部(41b)形成第一弯曲部(41b1)和外侧的第二弯曲部(41b2)。使第二弯曲部(41b2)的端点(P、P)与L衬垫(45)的边缘部(45b)的内表面抵接。使间隙部(41c)的宽度[α1']和叶片部(41b)的宽度[β1]为大致相同程度,且为[α1']<[β1]。在第二弯曲部(41b2)的端点P所成的24边形的24个顶点均匀地与边缘部(45b)的内表面抵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循环等所使用的阀装置,详细而言,涉及阀装置,该阀装置具备:具有沿导向部移动来控制流体的流动的阀的移动部件;以及设于上述移动部件并嵌合于导向部内的密封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阀装置,例如有公开于日本特开2000-320711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9886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2015-25507号公报(专利文献3)的阀装置。
专利文献1的阀装置是在冷冻循环中对流体的双方向的流动控制其流量的控制阀,在圆筒状的固定套筒部件(导向部)设置可动套筒部件(移动部件),通过配备于该可动套筒部件的阀主体来对阀口进行开闭。并且,通过设于可动套筒部件的由衬垫和弹簧构成的密封部,来防止压力平衡用的背压室与阀室之间的压力流体泄漏。
专利文献2的阀装置是在冷冻循环中通过根据蒸发器的出口侧配管的温度与制冷剂的蒸发压力来使阀口的开度变化从而进行过热度控制的温度膨胀阀。并且,对阀口进行开闭的阀芯(移动部件)配设于阀壳的导向孔内,并且在阀芯设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对向导向孔内导入蒸发压力的均压室和第一口之间进行密封。另外,密封部件由衬垫和板簧构成。
专利文献3的阀装置是在冷冻循环中对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进行切换的四通切换阀(流路切换阀),在圆筒状的阀壳内能够移动的活塞阀(移动部件)具备与阀座对置的阀芯(阀),通过对活塞阀作用制冷剂的差压来使活塞阀移动,从而对流路进行切换。另外,活塞阀的活塞由与阀壳的内周滑动接触的衬垫以及齿形弹簧(板簧)等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07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9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25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以往的阀装置均是使具备阀的移动部件在圆筒状的导向部内移动的阀装置,而且是使设于移动部件的密封部两侧的空间的流体差压作用于移动部件的构造。并且,密封部与导向部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因此,在这种阀装置中,需要确保密封部的密封性,并且使密封部相对于导向部的滑动阻力为不阻碍移动部件的工作的程度。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以放射状扩展的凸齿形状部的板簧,利用该凸齿形状部的弹性力向导向孔的内周面按压衬垫的边缘部。然而,由于该专利文献2中的板簧的凸齿形状部的宽度比该凸齿形状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因此难以向衬垫的边缘部施加足够的弹性力,在密封性方面尚有改良的余地。另外,存在若板簧的按压力过强,则衬垫相对于导向孔的滑动阻力变大而无法工作的担忧。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具备具有沿导向部移动来控制流体的流动的阀的移动部件、和设于移动部件并嵌合于导向部内的密封部的阀装置中,使密封部相对于导向部的密封性和滑动阻力最佳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1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