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生物燃料的柴油发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30353.8 | 申请日: | 2017-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4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柳沼纪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普瑞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1/125 | 分类号: | F02M31/125;F02M31/16;F02M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李伟波;李永虎 |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须***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燃料 柴油发动机 燃料加热器 柴油发电系统 供油回路 驱动 温度传感器 控制装置 发电 供油泵 驱动力 发电机 加热 劣化 凝固 上游 流通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燃料的柴油发电系统,当利用生物燃料来驱动柴油发动机,并基于该柴油发动机的驱动力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时,能够以想要的效率驱动柴油发动机,并且生物燃料既不会高温劣化也不会凝固,从而利用生物燃料来可靠地进行发电。本发明的利用生物燃料的柴油发电系统(10)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燃料加热器(22),其将在供油回路(18)中由供油泵(20)输送来的生物燃料升温到第2温度范围,第2温度范围被设定得低于以预定效率驱动柴油发动机(14)的第1温度范围;第2燃料加热器(24),其配设在该第1燃料加热器(22)与柴油发动机(14)之间的供油回路(18)的部分,对在该部分中流通的生物燃料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26),其夹设在供油回路(18)的柴油发动机(14)的上游侧,测定流入柴油发动机(14)的生物燃料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28),其基于该温度传感器(26)的测定结果,控制第2燃料加热器(24)来控制流入柴油发动机(14)的生物燃料以便将其维持在第1温度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生物燃料来驱动柴油发动机,并基于该柴油发动机的驱动力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的利用生物燃料的柴油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往,提出了多种利用生物燃料驱动柴油发动机,并基于该柴油发动机的驱动力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在这些现有技术中,主要几乎都是与生物燃料的制造有关的技术、与在之前的利用汽油或A重油等化石燃料的发电系统中组合利用生物燃料的柴油发电的所谓混合发电有关的技术。
具体而言,在以往提出了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9所示那样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3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71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74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30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11-51485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2011-500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表2010-531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表2010-519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昭63-85250
在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与混合电动车辆及其制造方法有关,公开了续航距离更长、电池组更小型、几乎不使用化石燃料、更轻量的混合电动车辆有关的技术。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与将利用热的热光伏发电站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源的车辆,公开了乘车立刻就能够行驶、行驶距离长、结构简单且能量效率高的电动车辆所涉及的技术。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现有技术是回收家庭或公司排出的使用完毕的天妇罗炸油(废弃食用油),去除精制氧化物或劣化物,以50:50或40:60(灯油为40%)的比例混合石油系灯油,添加0.01~0.2wt%的预定添加剂,通过超声波照射法来彻底相互分散或溶解的生物燃料油化合物有关,是有益于地球环境的廉价生物燃料油所涉及的技术。另外,上述专利文献4记载的现有技术总体上与发电以及二氧化碳的有效回收有关,具体而言,公开了与NOx排放的降低和燃气涡轮排气再循环的统合有关并与排气再循环式发电系统有关的技术。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现有技术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容相同,公开了一种与混合电动车辆、其部件设计以及相关技术有关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6记载的现有技术与混合车辆有关,详细而言,混合传动机构(动力传动系统)有关,公开了与具备用于对车辆的一组车轮进行驱动的电动马达和为了对电动马达供给电能而与电动马达电连接的能量贮存单元的混合传动机构有关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普瑞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普瑞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303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