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肾脏病的预后预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9354.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猪阪善隆;木村友则;安田圭子;浜濑健司;三田真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镜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48;G01N3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妮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肾脏病 预后 预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从血液试样基于D型和L型的氨基酸量,在对象中预测肾脏病的预后的方法、以及判定预后预测的分析系统。为了预测肾脏病的预后,通过使用选自D‑丝氨酸、D‑天冬酰胺、D‑脯氨酸、D‑丙氨酸、D‑亮氨酸、D‑赖氨酸、D‑别‑异亮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L‑色氨酸、L‑天冬酰胺、和L‑天冬酰胺中的至少1种氨基酸,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血液试样中的D型和/或L型的氨基酸量来预测肾脏病的预后的方法、以及针对肾脏病的预后预测系统。
背景技术
肾脏是以通过滤过来自血液的废物、多余的水分,作为尿而排出,来维持体液的恒常性作为主要作用的脏器。肾脏因为免疫系统的异常、对药物的过敏、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急剧的血压降低、感染症、伴随烫伤的脱水等因素而受到损伤,肾功能降低。在因为肾损伤而肾功能显著降低的情况下称为肾衰竭,根据肾功能降低的进行速度的不同,大致区分为急性肾衰竭(AKI)和慢性肾衰竭(CKD)。
急性肾衰竭(AKI)是指作为到发病为止的期间为数小时至数周的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因为缺血、药剂、内毒素休克等原因而肾功能急剧降低的状态。患有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观察到作为体内代谢产物的尿素氮、肌酸酐的血中浓度上升、电解质代谢的异常和酸中毒等症状,一般而言通过血清肌酸酐值的急剧上升而诊断为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由于通过治疗而期待恢复,因此期望开发出可以判别更早期的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志物。然而,作为诊断标志物一般使用的血清中肌酸酐浓度根据年龄、性别、肌肉量和服用的药物等条件而变动,因此不能说是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非专利文献1),此外报导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介素-18(IL-18)、肾损伤分子(KIM-1)、肝脂肪酸结合蛋白质(FABPs)、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等蛋白质、和高香草酸硫酸、三甲基胺-N-氧化物等代谢低分子化合物等,但期待开发出可以更早更准确地检测病态的诊断标志物。
慢性肾衰竭(CKD)是指因为各种肾损伤而有由肾小球滤过量表示的肾功能的降低,或暗示肾脏的损伤的症状慢性(3个月以上)持续的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是相当于日本成人人口的约13%的1,330万人罹患的疾病,由于达到末期肾衰竭(ESKD)的风险高,因此威胁国民健康。没有对慢性肾衰竭有效的治疗法,如果慢性肾衰竭进行而肾功能降低进展,则有尿毒症的危险,需要人工透析、肾移植,在医疗经济上成为大负担(非专利文献2)。慢性肾衰竭由于在没有自觉症状的状态下病情进展,因此为了早期发现慢性肾衰竭和抑制进展,需要采用肾衰竭的早期诊断标志物进行的诊断。然而,可以作为从比由肾小球滤过量表示的肾功能的变化发生的更早时期准确反映出肾损伤进展的诊断标志物而令人满意的现在还不存在。
肾脏病的预后预测、风险的预测通过由作为肾脏病的标志物的肌酸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值算出的推定肾小球滤过量(eGFR)来进行,但需要开发出更加提高其精度的预后预测标志物(非专利文献7:New england Jounral)。
明确了以往认为在哺乳类生物体中不存在的D-氨基酸在各种组织中存在,并预测承担某些生理功能。此外示出,血清中的D-氨基酸中,D- 丝氨酸、D-丙氨酸、D-脯氨酸、D-丝氨酸、D-谷氨酸、D-天冬氨酸的浓度能够作为肾衰竭的诊断标志物起作用(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5、非专利文献6)。进一步,公开了选自D-丝氨酸、D-苏氨酸、D- 丙氨酸、D-天冬酰胺、别D-苏氨酸、D-谷氨酰胺、D-脯氨酸和D-苯丙氨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上氨基酸可以作为肾脏病的病态指标值(专利文献1)。然而,关于将D-氨基酸使用于慢性肾损伤的预后预测,还未获得认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40785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locum,J.L.等人,Transl Res.159:277(2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镜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镜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93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