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接剂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8706.0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3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岩濑弘树;永井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MORESCO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20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崔炳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接剂 制品 | ||
本发明的课题是实现一种能够连续地自动供给至加热熔融容器的、易于生产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为由热塑性粘接剂构成的线状或片状的长条物、且能够卷绕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剂制品。
背景技术
加热熔融并以液体的状态被涂布使用的热塑性粘接剂在室温下为固体。通常热塑性粘接剂制品以块状形式供应,然后在使用时被加热并熔融。然而,一般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在被使用之前的存储期间内,存在由于热历史或者应力历史而导致热塑性粘接剂制品彼此相互结合的问题,和/或存在热塑性粘接剂与包装容器粘接的问题,因此在操作性上存在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现有技术。作为此类技术,例如,已知以下的(1)~(3)等技术:(1)将温度被加热为在容器冷却的温度以下且粘结剂流动的温度以上的热塑性粘接剂填充至涂敷有蜡的多孔性容器中。之后,冷却该容器直到热塑性粘接剂的表面固化为止,然后,通过使该容器与温度为蜡的熔点以上的热水接触,从该容器中取出热塑性粘接剂(专利文献1);(2)用挤压挤出机挤出热捏合后的棒状的热塑性粘接剂组合物,将该加热温度设定在特定温度以下,在冷却的状态下将被挤压出的该组合物切断,从而成型为粒状(颗粒状)(专利文献2);(3)通过共挤出的方法将液体状态的粘接剂制品与非粘合性保护覆盖层共同挤出,从而得到覆盖有非粘合性保护覆盖层的该粘接剂制品(即为热塑性粘接剂制品)(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20467号(2003年1月24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56643号(2000年9月19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348912号(1999年12月21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现有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而言,当将该热塑性粘接剂制品涂覆在被粘接体时,存在难以向涂覆装置附带的加热熔融容器连续地供给该热塑性粘接剂制品的问题。
例如按照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得到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存在如下问题:(1)在包装时,从上述多孔性容器露出的热塑性粘接剂相互粘接,以及(2)在使用制品时,将上述多孔性容器与热塑性粘接剂分离时需要繁杂的工序。因此,按照专利文献1公开的方法得到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难以向加热熔融容器连续地供给。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当制造高粘合性的热塑性粘接剂时,由于该热塑性粘接剂粘附在造粒机的切割部的切割器上,因此无法利用高粘合性的热塑性粘接剂。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中,各个热塑性粘接剂制品的形态为彼此分离的粒状(颗粒状)。因此,即使将该颗粒状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集中向加热熔融容器供给,也难以将该热塑性粘接剂制品无间断且连续地向加热熔融容器供给。
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的形态可以被称为“枕型”,具有各个热塑性粘接剂制品彼此分离的枕状形态。因此,与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同样地,难以将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无间断且连续地向加热熔融容器供给。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还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其形状和厚度的原因,生产过程需要冷却和干燥的时间,以及(2)因成型成枕型时产生的上述非粘合性保护覆盖层的厚度不均匀所引起的品质不稳定。
综上所述,以专利文献1~3中公开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为首的现有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都难以连续地被供给至加热熔融容器,自动化地向该热塑性粘接剂制品的加热熔融容器投入的技术也没有进步。也就是说,目前的情况是对于现有的热塑性粘接剂制品仍然需要手动投入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MORESCO,未经株式会社MORESCO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8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