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尘密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6256.1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江口信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J15/3212 | 分类号: | F16J15/3212;F16J15/3204 |
代理公司: | 11270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波;姚开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密封件 加强环 密封唇 外周面 板簧 插通 偏心 轴向往复运动 补偿密封 塑性变形 紧迫力 密封性 滑动 导环 施力 向内 轴孔 轴向 同心 配置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防尘密封件(1)。防尘密封件(1)包括:加强环(11、12),保持在外壳(100);密封唇(13),前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以能够进行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插通于外壳(100)的轴孔的轴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以及板簧(14),对密封唇(13)朝向所述轴(200)的外周面施力,补偿密封唇(13)的紧迫力。防尘密封件(1)为了防止因轴偏心引起的板簧(14)的塑性变形且确保优秀的密封性,在密封唇(13)的轴向外侧配置被加强环(11、12)支撑的导环(15),并且将向内周插通的轴(200)与加强环(11、12)保持同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建设机械或产业机械的油压气缸装置等,用于防止来自外部的异物向外壳的轴孔与轴间的环状间隙侵入的防尘密封件。
背景技术
使用于建设机械等的油压气缸装置为了密封设置于气缸的外壳与由受到气缸内的油压的活塞向轴向往复运动的轴之间的环状间隙,设置向轴向排列多级排列密封装置的多级系统。在多级密封装置中最外侧的密封装置使用防尘密封件,用于防止来自外部的异物的侵入。
图6示出现有防尘密封件300的一例。该防尘密封件300包括:在油压气缸装置的气缸端部的外壳100与以能够向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插通于该外壳100的轴孔101的轴200之间的环状间隙设置的、由金属制成的加强环301以及密封唇302(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防尘密封件300具有由金属制成的加强环301和通过橡胶弹性体与该加强环301一体成型的密封唇302(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并且使密封唇30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轴200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这种防尘密封件300,在未安装状态下呈在图中以虚线表示的形状的密封唇302在适当的进行扩径变形的状态下与轴200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由此,对于轴200的外周面赋予为阻止来自图中右侧的外部空间的泥水或灰尘所需要的过盈量。但是,公知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密封唇302随着时间而发生被称为“弹力减弱(ヘタリ)”的应力缓解,降低相对于轴200的外周面的过盈量。
因此,如图7所示,存在如下防尘密封件300,即,在密封唇302的外周的环状槽安装由金属制成的环状的板簧303,并且借助该板簧303的径向的弹性作用力补偿密封唇302的紧迫力(例如参照以下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1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32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35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图7所示的防尘密封件300,当组装装置时,向形成于外壳100的轴孔101的外端部的密封件安装槽102预先装入防尘密封件300之后,在向轴孔101插入轴200的过程中,如图8所示,在轴200的轴心相对于外壳100的轴孔101产生过大的偏心ΔO的情况下或者使用时产生过大的偏心ΔO的情况下,通过密封唇302,板簧303受到超过弹性限度的变形,从而如图9所示进行塑性变形,存在损伤补偿密封唇302的紧迫力的径向作用力的担忧。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有用于补偿密封唇的紧迫力的板簧的防尘密封件中,防止基于轴偏心的板簧的塑性变形,来确保优秀的密封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防尘密封件包括:加强环,保持在外壳侧;密封唇,设置在该加强环,前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轴的外周面紧密接触,该轴以能够进行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插通于上述外壳的轴孔;板簧,保持于所述加强环的内周侧,并对所述密封唇朝向所述轴的外周面施力;以及导环,配置于所述密封唇的轴向的外侧,并被所述加强环支撑,所述轴插通所述导环的内周,使得所述轴与所述加强环保持同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6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