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模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5920.0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1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安勇希;黄龙渊;吴玄泽;安凤根;金珉静;朴春浩;姜恩洙;朴壮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8L51/06;C08L25/12;C08L25/06;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静;王楠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树脂 组合 制备 方法 以及 包含 制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5重量%至35重量%的平均粒径为50nm至150nm并且包含丙烯酸酯橡胶作为核的第一接枝共聚物;(B)10重量%至40重量%的平均粒径大于150nm且在800nm以下并且包含丙烯酸酯橡胶作为核的第二接枝共聚物;(C)5重量%至15重量%的重均分子量为70,000g/mol至130,000g/mol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基氰化合物共聚物;(D)20重量%至50重量%的重均分子量为65,000g/mol至100,000g/mol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共聚物;以及(E)0.1重量%至7重量%的间规聚苯乙烯树脂。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低光泽度、着色性能和铅笔硬度以及改善的耐磨性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146832和于2017年09月14日重新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17722的优先权,这两项申请各自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低光泽度、着色性能和铅笔硬度以及改善的耐磨性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
背景技术
通常,包含丙烯酸烷基酯橡胶聚合物的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共聚物是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的典型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的树脂用于诸如汽车、船舶、休闲用品、建筑材料和园艺用品的各种领域中,并且对这种树脂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
此外,使用ASA树脂制备的产品大多是有光泽的,并且通过挤出ASA树脂制备的产品表现出在高光泽度范围(在75光下光泽度为90)或中等光泽度范围(在75°下光泽度为60)的表面光泽度。然而,近年来,由于用户对情感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可以产生优雅气氛的低光泽度树脂的需求增加。另外,随着环境问题出现,存在使用通过省略无光涂布工艺或板覆盖工艺的方法制备的无光树脂的趋势。因此,已经公开了加入大直径橡胶粒子或淬灭剂以改善低光泽度特性而制备这种低光泽度树脂的方法。然而,当上述材料以较少的量添加时,不能充分表现出低光泽度特性,反之,当上述材料以过多的量添加时,冲击强度显著降低。
此外,当树脂用作片材时,树脂应当具有优异的着色性能和耐磨性,以具有美学上令人愉悦的外观,并且需要适当调节树脂的光泽程度,使得即使发生磨损时磨损也不明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KR 10-1444054 B1(于2014年09月17日授权)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模制品,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各自包含丙烯酸酯橡胶作为核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平均粒径的两种类型的接枝共聚物,具有特定的重均分子量范围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基氰化合物共聚物,和具有特定的重均分子量范围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共聚物。根据本发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例如冲击强度和挠曲强度,以及改善的低光泽度、着色性能和耐磨性。
通过下面描述的本公开内容可以实现上面的和其它的目的。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5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