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5358.1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9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直树;中野邦彦;吉野谷拓哉;刘玉平;中山龙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王莉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 ||
分离装置具备:在一端侧设有馏出液排出口且在另一端侧设有残留产物排出口的气液接触流路;设于气液接触流路中的馏出液排出口与残留产物排出口之间的原料液导入口(214);设于从原料液导入口到残留产物排出口之间且加热气液接触流路中的液体的回收部;设于从原料液导入口到馏出液排出口之间且冷却气液接触流路中的气体的浓缩部;以及设于气液接触流路内的多孔体(250)。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含有低沸点成分和高沸点成分而构成的原料液分离成馏出液和残留产物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酒精饮品、石油化学制品等的蒸馏、氨的去除、二氧化碳的回收的装置,研发了板式塔。板式塔为如下装置:在圆筒型的塔内,沿铅垂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多个搁板,在各搁板间(层)阶段地进行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气液接触)。在板式塔中,含有相对低沸点成分较多的气相向上层输送,含有相对高沸点成分较多的液相向下层流下。板式塔构成为在各层实现气液平衡。
在这样的板式塔中,在搁板的构造上,需要确保搁板间的距离(层的高度)至少为几十cm(例如,60cm左右)。但是,板式塔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提高分离性能,如果增加层数,则装置本身在铅垂方向上变高。另外,板式塔也存在塔内的构造复杂且装置本身消耗巨大的成本。
因此,公开有以下技术: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箱型的流路的下部设置利用毛细管力推进液体的多个槽流路(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向槽流路导入原料液,并且对槽流路的一部分进行加热,从而将原料液进行蒸馏。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形成于槽流路的上方且通过加热原料液而生成的气体进行流通的气体层的高度降低至几mm左右,并且在槽流路的液相的表面进行气液接触。由此,能够大幅缩短达到气液平衡的时间,与板式塔比较,即使对装置进行小型化,也能够维持或提高低沸点成分与高沸点成分的分离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69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将流路的高度降低的分离装置中,希望研发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的技术。
因此,鉴于这样的课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的分离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案的分离装置具备:在一端侧设有馏出液排出口且在另一端侧设有残留产物排出口的气液接触流路;设于上述气液接触流路中的上述馏出液排出口与上述残留产物排出口之间的原料液导入口;设于从上述原料液导入口到上述残留产物排出口之间且加热上述气液接触流路中的液体的回收部;设于从上述原料液导入口到上述馏出液排出口之间且冷却上述气液接触流路中的气体的浓缩部;以及设于上述气液接触流路内且形成使气体的流动曲折行进的曲折流路的曲折流路形成部。
另外,上述曲折流路形成部可以由多孔体构成。
另外,上述曲折流路形成部可以由沿与连结上述馏出液排出口和上述残留产物排出口的假想直线相交的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挡板构成。
另外,上述气液接触流路的底面可以从上述馏出液排出口朝向上述残留产物排出口向铅垂下方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进一步提高分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的第一侧视图。
图1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的第二侧视图。
图2是分离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5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