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构件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3914.1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0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亨利·理查森;亚历山大·马吉帕尼;杰弗里·尚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泽菲罗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0 | 分类号: | B62D29/00;B29C44/18;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构件 密封 装置 | ||
一种用于为腔构件(30)提供密封、阻挡和/或加强的构件(10),包括:(a)具有插入端(13)和基端(11)的载体(12),所述载体具有:(i)位于所述基端(11)处的基座(16),适于与所述腔构件(30)的壁(36)接合;(ii)紧固件(20),适于穿过所述腔构件(32)的开口并将所述构件(10)保持在所述腔构件(30)上;(iii)从所述插入端(13)延伸到所述基端(11)的中央部分(18);以及(b)设置在所述载体(12)上的可活化材料(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构件,该构件可特别用于密封、降噪/减振、结构加强或其组合。本公开可以具体涉及一种构件,该构件可以特别用于具有腔的管状构件中的密封、降噪/减振、结构加强或其组合,并允许构件从腔外部插入管状构件中。
背景技术
诸如汽车工业等工业依赖于用于阻挡、密封或加强的装置。这种构件通常包括可活化材料,例如可膨胀材料,该可活化材料可以与其他部件组合以在腔(例如机动车辆的腔)中形成密封、阻挡、结构加强件等。第7,784,186、7,249,415、5,755,486、4,901,500、4,751,249和4,751,249号美国专利描述了用于阻挡、密封或加强的示例性现有技术装置,每个专利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目前,许多构件可能需要从腔内部定位到腔中,同时腔的内部至少部分地暴露,或者定位到腔的壁,在组装该壁与至少一个第二壁以形成腔之前。为了在这些构件的安装中允许更大的灵活性,需要一种能够提供阻挡、密封和/或加强的构件,并且该构件可以从腔的外部安装到腔中。例如,具有至少部分中空腔的管状加强构件可以使用可以从腔外部安装的构件,使得构件然后可以从腔内为管状加强构件提供阻挡、密封和/或加强。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向腔构件提供密封、阻挡和/或加强的构件,包括:(a)具有插入端和基端的载体,该载体具有:(i)位于基端处的基座,适于与腔构件的壁接合;(ii)适于将载体保持在腔构件上的紧固件;(iii)从插入端延伸到基端的中央部分;以及(b)设置在载体上的可活化材料。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包括本公开的构件的腔构件,其中腔构件包括位于腔构件的第一壁中的第一开口。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腔构件可包括位于腔构件外部的基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腔构件可包括容纳在第一开口内的载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载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腔的中空内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其中紧固件可以位于基座附近并且可以适于穿过第一开口;并且紧固件和基座可以适于与第一壁接合,以将构件保持在腔构件上。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腔构件可包括位于腔构件的第二壁上的第二开口。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紧固件可位于中央部分附近并且位于载体的插入端处;并且紧固件可以与第二开口和第二壁接合,使得基座可以在第一壁和第一开口处将构件保持在腔上,并且紧固件可以在第二壁和第二腔处将构件保持在腔上。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用于提供阻挡、密封和/或加强的方法,包括:(i)通过将插入端和紧固件插入并穿过第一开口并将基座保持在腔外部,将本文的教导的构件插入到腔构件的第一开口中;(ii)活化可活化材料,从而为腔构件提供阻挡、密封和/或加强。
本公开的构件、载体构件和方法可以解决提供阻挡、密封或结构加强装置的需要,该装置能够从腔构件的外部安装。构件可以提供载体,载体可以从腔构件的外部插入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腔构件中。构件可以为载体提供紧固件,紧固件能够在活化可活化材料之前和之后将构件保持在腔构件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文的教导的具有紧固件和基座的示例性构件的立体图,该紧固件和基座与腔构件的第一壁接合。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的教导的图1的示例性构件的横截面。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的教导的包括图1的示例性构件的腔构件。
图4是根据本文的教导的示例性构件的立体图,该构件具有与腔构件的第一壁接合的基座和与腔构件的第二壁接合的紧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泽菲罗斯有限公司,未经泽菲罗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39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行驶车辆
- 下一篇:输送和收纳细长材料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