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3234.X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俊圭;一法师茂俊;矢次庆和;野村泰光;中园纯一;鸨崎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朱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热交换 装置 | ||
1.一种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具有:
蓄热槽;
蓄热材料,所述蓄热材料设置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具有蓄热性能和放热性能;
液体流路,所述液体流路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被所述蓄热材料覆盖,具有供从所述蓄热材料获得热量的液体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第1直管部;以及
热介质流路,所述热介质流路在所述蓄热槽的内部被所述蓄热材料覆盖,与所述液体流路相邻而成对,具有供温度比所述液体高的对所述蓄热材料提供热量的热介质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第2直管部,
所述第1直管部相比于与该第1直管部成对的所述第2直管部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所述第1直管部与所述第2直管部的对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有多级,
所述热介质流路构成为,上下相邻的所述第2直管部的一端部被连结,在上下方向蛇行,
所述液体流路构成为,上下相邻的所述第1直管部的一端部被连结,在上下方向蛇行,
所述第2直管部的配管直径比所述第1直管部的配管直径小,
在将成对的所述第1直管部与所述第2直管部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多级的情况下,同一级的第2直管部被配置为,相比于与其他对的第1直管部的距离,与成对的第1直管部的距离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所述热介质流路以比所述液体流路多的条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在观察所述蓄热槽的铅垂方向的截面时,在所述上下方向配置有多级的所述第1直管部与所述第2直管部的对交错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上下相邻的所述第2直管部的连结部分相比于上下相邻的所述第1直管部的连结部分位于铅垂方向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还具有: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在所述液体流路中流动的液体的液体温度以及在所述热介质流路中流动的热介质的热介质温度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流量控制部,所述流量控制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在所述液体流路中流动的所述液体的流量以及在所述热介质流路中流动的所述热介质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还具备与所述液体流路和所述热介质流路交叉配置的分割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流路和所述热介质流路分别以管状构成,
所述分割板具有:
覆盖所述液体流路的外周面的第1覆盖部;以及
覆盖所述热介质流路的外周面的第2覆盖部,
所述分割板的形状为,所述液体流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覆盖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平均尺寸比所述热介质流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2覆盖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平均尺寸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所述分割板的形状为,位于所述第2直管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所述热介质流路的外周面与第2覆盖部的内周面的平均尺寸,比位于所述第1直管部的铅垂方向下侧的所述液体流路的外周面与所述第1覆盖部的内周面的平均尺寸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在所述分割板上,在所述第2直管部的铅垂方向上侧形成有狭缝。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在所述分割板上形成有将所述第2直管部的铅垂方向上侧的一部分切开并立起的切起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所述切起部以切口的切入部分比切削残余部分靠铅垂方向下侧的方式被切开并立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热交换装置,其中,
还具备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液体流路的铅垂方向上侧相邻地设置,向所述液体流路提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32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热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经由热屏障隔热的乘客室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