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1781.4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5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健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56;H01R13/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10)为如下机构,具备:止动体(30);以及罩(50),其从后方安装于止动体(30),止动体(30)构成为具备:圆形的基板部(31);端子保持部(32),其以在板厚方向贯穿基板部(31)的形态设置;罩安装部(34),其以从基板部(31)的周缘向后方突出的形态设置;以及检测突起(37),其以从罩安装部(34)的后端缘向后方突出的形态设置,罩(50)构成为具有:嵌合筒部(52),其外嵌于罩安装部(34);被卡止部(54B),其通过与罩安装部(34)卡止,从而将嵌合筒部(52)保持为正规的安装姿势;以及检测孔(57),其在嵌合筒部(52)的后方以开口的方式设置,当嵌合筒部(52)达到正规的安装姿势时,以检测突起(37)突出到外部的方式使检测突起(37)进入。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将在连接器壳体的后方引出的电线包围的电线罩的连接器,已知例如日本特开2011-14364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该电线罩呈圆筒状,在第1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部内周呈同轴状组装。与阴端子零件和第1端子零件的后端部连接并从壳体主体的后端面导出的多根电线在电线罩内通过并向电线罩的后方引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连接器中,不能确认电线罩确实地保持于第1连接器壳体。另外,因为电线罩为圆筒状,所以有可能罩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等而在旋转方向晃动从而产生异常声音。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为如下结构,具备:止动体;以及罩,其从后方安装于所述止动体,所述止动体构成为具备:圆形的基板部;端子保持部,其以在板厚方向贯穿所述基板部的形态设置;罩安装部,其以从所述基板部的周缘向后方突出的形态设置;以及检测突起,其以从所述罩安装部的后端缘向后方突出的形态设置,所述罩具有:嵌合筒部,其外嵌于所述罩安装部;被卡止部,其通过与所述罩安装部卡止,从而将所述嵌合筒部保持为正规的安装姿势;以及检测孔,其在所述嵌合筒部的后方以开口的方式设置,当所述嵌合筒部达到所述正规的安装姿势时,以所述检测突起突出到外部的方式使所述检测突起进入。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罩从止动体的后方安装于止动体时,止动体的检测突起进入到罩的检测孔且检测突起突出到外部,从而能确认罩以正规的安装姿势安装于止动体。即,在使罩外嵌于止动体的结构中,有时使罩保持于止动体的保持部隐藏于罩的内侧而不能从外观上进行确认,但是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不能确认保持部,也能从外观上确认罩确实地保持于止动体。
另外,通过检测突起相对于检测孔的内壁在罩的旋转方向卡止,从而能防止罩的旋转,能避免罩由于车辆行驶时的振动等而在旋转方向晃动从而产生异常声音。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也可以为以下的结构。
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嵌合筒部设置于比后方覆盖所述基板部的罩主体扩径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能根据基板部的大小来制造罩主体,所以能避免罩主体大型化。
也可以为如下结构,以在前后方向贯穿连结壁的形态设置,该连结壁连结所述嵌合筒部和所述罩主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利用连结壁来设置检测孔。
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罩安装部形成从后方观看呈圆弧状地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形态,在所述罩安装部的内周面以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卡止突起,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卡止突起卡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1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