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化体及使用其的原儿茶酸或其盐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21444.5 | 申请日: | 2017-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乾将行;平贺和三;须田雅子;小暮高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00;C12N15/09;C12P7/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 地址: | 日本国京都府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化 使用 儿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被实施了下述(A)、(B)、(C)及(D)的操作,所述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具有原儿茶酸生产能力,且其中分支酸的生成未被抑制,
(A)3-脱氢莽草酸脱水酶活性的强化;
(B)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活性的强化;
(C)4-羟基苯甲酸羟化酶活性的强化;
(D)使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基因活性消失或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3-脱氢莽草酸脱水酶活性的强化是通过向宿主导入编码具有3-脱氢莽草酸脱水酶活性的酶的基因而实现的,
所述基因源自属于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芽孢杆菌属、红假单胞菌属、交替单胞菌属、海杆菌属、甲基杆菌属、泛菌属、脉孢菌属或曲霉属的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编码具有3-脱氢莽草酸脱水酶活性的酶的基因是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耐盐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halotolerans)、乳酪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asei)、Corynebacterium efficie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的基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编码具有3-脱氢莽草酸脱水酶活性的酶的基因由下述的(a)的DNA编码:
(a)由序列号7、134、135、145、147或149的碱基序列构成的DN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活性的强化是通过向宿主导入编码具有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活性的酶的基因而实现的,
所述基因源自普罗威登斯菌属细菌或克洛诺菌属细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活性的强化是通过向宿主导入编码具有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活性的酶的基因而实现的,
所述基因源自拉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ustigianii)、斯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tuartii)或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分支酸丙酮酸裂解酶活性的强化是通过向宿主导入下述(c)的DNA而实现的:
(c)由序列号9、128或129的碱基序列构成的DN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4-羟基苯甲酸羟化酶活性的强化是通过向宿主导入编码具有4-羟基苯甲酸羟化酶活性的酶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基因而实现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4-羟基苯甲酸羟化酶活性的强化是通过向宿主导入下述(e)的DNA而实现的:
(e)由序列号8的碱基序列构成的DNA。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型细菌转化体,其中,
选自由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DAHP)合酶、3-脱氢奎尼酸合酶、3-脱氢奎尼酸脱水酶、莽草酸脱氢酶、莽草酸激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EPSP)合酶和分支酸合酶构成的酶组中的至少一个酶活性被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住友电木株式会社,未经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住友电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14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螯合剂的发酵培养基
- 下一篇:制备颊上皮细胞悬液的方法及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