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式铅蓄电池用分隔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20347.4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6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蔀贵史;和田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431 | 分类号: | H01M50/431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陈冠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蓄电池 分隔 | ||
液体式铅蓄电池用分隔体,该液体式铅蓄电池用分隔体包含含有40重量%以上的二氧化硅微粉的微多孔膜,该二氧化硅微粉是采用下述的沉降法制造的合成非晶质二氧化硅:在使碱硅酸盐水溶液与无机酸反应,通过沉淀析出合成非晶质二氧化硅后,通过过滤和水洗进行纯度的调整;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微多孔膜(10cm×10cm×2张)在温度50℃的比重1.26的硫酸126g中浸渍放置了24h时的碱金属成分(Li、Na、K、Rb、Cs)的浓度(ICP发光分光分析)为5mg/100cm2/张以下(微多孔膜的基础厚度0.2mm的换算值)并且卤素成分(F、Cl、Br、I)的浓度(ICP发光分光分析)为0.4mg/100cm2/张以下(微多孔膜的基础厚度0.2mm换算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是在使电解液非流动化而免维护的所谓密闭型铅蓄电池(也称为控制阀式铅蓄电池)中而是在以往的方式即包括具有流动性的电解液的所谓液体式铅蓄电池(也称为排气式铅蓄电池、开放型铅蓄电池)中使用的液体式铅蓄电池用分隔体(隔板)。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式铅蓄电池用分隔体,有称为聚乙烯分隔体的微多孔薄膜制分隔体,其通常包含重均分子量为50万以上的聚烯烃系树脂(通常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60重量%、比表面积为50m2/g以上的无机粉体(通常为二氧化硅微粉)40~80重量%、兼作开孔剂的增塑剂(通常为矿物油)0~30重量%、表面活性剂(固体成分)0~10重量%和添加剂(抗氧化剂、耐候剂等)0~5重量%。
上述微多孔薄膜制分隔体通常为通过如下得到的、基础厚度为0.1~0.3mm左右、平均细孔径(水银压入法)为0.01~0.5μm左右、空隙率(水银压入法)为50~90体积%左右的片材:对于将上述聚烯烃系树脂、上述无机粉体、上述增塑剂(比上述分隔体组成稍多地配合)、上述表面活性剂和上述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原料组合物,边加热熔融混炼边挤出为片材状,辊压成型为规定厚度后,将上述增塑剂的全部或一部分提取除去。
上述无机粉体的作用是:将原料组合物加热熔融混炼时吸附负载增塑剂;制造出微多孔薄膜的微多孔结构(致密且复杂的孔结构和高空隙率);耐受在微多孔薄膜的制造过程中将增塑剂除去时产生的片材收缩,保持尺寸稳定性;在微多孔薄膜于电池组装时的使用前进行的干燥工序(水分除去工序)这样的加热处理时也耐受片材收缩,保持尺寸稳定性;改善微多孔薄膜的电解液吸收性;改善微多孔薄膜的电解液润湿性;改善微多孔薄膜的电解液保持性等。
因此,通常,作为上述无机粉体,使用二氧化硅微粉,特别是从比表面积大、吸油量大、亲水基(硅烷醇基)多等观点出发,使用通过干法或湿法的制造方法中湿法的沉降法制造的合成非晶质二氧化硅。
另一方面,在铅蓄电池的车载用途中,对于搭载于怠速熄火车的铅蓄电池而言,由于放电量变多,因此逐渐要求充电接受性高。已知在要提高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性的情况下,若在电解液中大量存在碱金属(Li、Na、K、Rb、Cs)离子,则妨碍充电接受性的提高(专利文献1)。
另外,还已知在铅蓄电池中,若卤素(F、Cl、Br、I)的杂质大量地混入,则腐蚀铅或铅合金制的极板板栅、极柱,可成为使电池寿命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专利文献2)。
通过上述沉降法制造的合成非晶质二氧化硅是采用如下方法得到的:在中性或碱性下使碱硅酸盐(硅酸钠)水溶液与无机酸(硫酸)反应,使非晶质二氧化硅沉淀析出;在生成的非晶质二氧化硅中作为副产物含有硫酸钠等盐类,在后工序中进行通过过滤·水洗的处理将盐类除去的处理(提高纯度的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2880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1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20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