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纯水制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19033.2 | 申请日: | 2017-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9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川胜孝博;饭野秀章;金田真幸;佐藤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旭化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16;B01D63/02;B01D69/02;C02F1/32;C02F1/42;C02F1/58;C02F9/02;C02F9/04;C02F9/1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纯水 制造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纯水制造系统,其能够除去水中的粒径20nm以下、特别是10nm以下的微粒,能够高效率且高水量制造超纯水。超纯水制造系统具备预备处理装置、及处理该预备处理装置的处理水的全量过滤装置。该预备处理装置以其处理水中的微粒数成为800~1200个/mL(粒径20nm以上)的方式进行处理。全量过滤装置作为过滤膜具备精密过滤膜或超滤膜,精密过滤膜的膜表面的孔径在0.05~1μm的范围的细孔的开口率为50~90%,膜厚为0.1~1mm;超滤膜的膜表面的孔径在0.005~0.05μm的范围的细孔数为1E13~1E15个/m2,膜厚为0.1~1mm,透过流束为10m3/m2/天时的膜间差压为0.02~0.10MP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除去水中的微粒的过滤装置的超纯水制造系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纯水制造系统,其在使用点(use point)前的次系统或给水线路中,可高度地除去粒径20nm以下、特别是10nm以下的极微小的微粒,并且可以全量过滤方式进行膜透过而有效率地制造超纯水。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工艺等中所使用的超纯水的制造/供给系统,通常是图1所示的构成。该系统在次系统3的末端具有微粒除去用的交叉流动型的超滤膜(UF膜)装置17。该系统以水回收率90~99%运转,除去纳米级的微粒。半导体/电子材料洗净用的洗净机近前,作为使用点精炼机,有时设置有微次系统,并且在最后段设置有微粒除去用的UF膜装置。有时在使用点的洗净机内的喷嘴近前设置有微粒除去用的UF膜,高度地除去更小的尺寸的微粒。
随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水中的微粒管理逐渐变严苛起来。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ITRS: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中,在2019年要求为粒径>11.9nm的保证值为<1000个/L。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在超纯水制造装置中,用于将水中的微粒等杂质高度除去而提高纯度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次系统中,以水回收率为97%~99.9%的范围通过超滤膜进行加压过滤。但是,记载了若设为水回收率100%的全量过滤,则在液体中所含的微粒会逐渐堆积于膜面,导致经时性的透过液量的降低,难以100%的运转。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次系统中通过电去离子装置除去生菌或微粒。但是,为了使电去离子装置连续地运转,需要使所除去的物质通过装置内的离子交换膜。微粒无法通过离子交换膜,因此,在电去离子装置中无法具有除去微粒的功能。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构成超纯水供给装置的前处理装置、一次纯水装置、二次纯水装置(次系统)或回收装置的任一者设有膜分离机构,在其后段配置了实施了降低胺溶出的处理的逆渗透膜。也可通过逆渗透膜除去微粒,但根据下述理由,不优选设有逆渗透膜。即,为了使逆渗透膜运转必须升压,而透过水量也为较少的以0.75MPa的压力为1m3/m2/日左右。然而,在使用UF膜的现行系统中,以0.1MPa的压力为7m3/m2/日,具有50倍以上的水量,为了以逆渗透膜供给可与UF膜匹敌的水量,必须有庞大的膜面积。通过驱动升压泵,会产生新的微粒及金属类。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超纯水管路的UF膜的后段配置具有阴离子官能基的功能性材料或逆渗透膜。该具有阴离子官能基的功能性材料或逆渗透膜,其目的是降低胺类,不适于除去在本发明中设为除去对象的粒径10nm以下的微粒。配置逆渗透膜,与上述专利文献3中同样地,是不优选的。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在次系统中在最终段的UF膜装置前设有逆渗透膜装置。在专利文献5中,存在与上述专利文献3中同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在使用于超纯水制造管路的膜模组中内置预过滤器而除去粒子。在专利文献6中,其目的是除去粒径0.01mm以上的粒子。在专利文献6中,不能进行除去在本发明中设为除去对象的粒径10nm以下的微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9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纯化系统和用于操作所述系统的方法
- 下一篇: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