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电解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8722.1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0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柏原正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052 | 分类号: | H01G9/052;H01G9/0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电解电容器 | ||
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作为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体、形成于上述多孔质烧结体的表面的电介体层、配置于上述电介体层的表面的绝缘材和形成于上述绝缘材的表面的固体电解质层,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角部,在上述电容器元件的上述角部配置有比在上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部多的上述绝缘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特别是涉及漏电流的降低。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轻量化,正在要求小型且大容量 的高频用电容器。作为这样的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ESR)小、频率特 性优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开发取得进展。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阳极体、 形成于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体层和形成于电介体层的表面的固体电解质 层。作为阳极体,使用将阀作用金属的粉末进行烧结而得到的多孔质烧结 体。
电介体层例如通过将多孔质烧结体进行化学转化而形成。多孔质烧结 体的特别是角部容易因来自外部的应力或压力而损伤。因此,将多孔质烧 结体进行化学转化而形成的电介体层也容易损伤。若电介体层损伤,则漏 电流增大。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作为立方体的烧结体的角部或包含 角部的棱线的外侧形成由绝缘性树脂形成的凸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92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就专利文献1的方法而言,由于在烧结体的角部或棱线的外侧 形成凸部,因此在固体电解电容器中,无助于容量的部分的比例增加。因 此,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密度变小。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形 成凸部之后进行了化学转化处理,因此多孔质烧结体与电介体层的密合性 容易降低。若固体电解质进入到多孔质烧结体与电介体层之间,则有时会 成为产生漏电流的原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作为 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体、形成于上述多孔质烧结体的表面的电介体层、配 置于上述电介体层的表面的绝缘材和形成于上述绝缘材的表面的固体电解 质层,且具有至少一个角部,在上述电容器元件的上述角部配置有比在上 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部多的上述绝缘材。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所述电容器元 件具有作为多孔质烧结体的阳极体、形成于上述多孔质烧结体的表面的电 介体层、配置于上述电介体层的表面的硅烷化合物和形成于上述硅烷化合 物的表面的固体电解质层,且具有至少一个角部,在上述电容器元件的上 述角部配置有比在上述电容器元件的中心部多的上述硅烷化合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维持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同时降低漏电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以包含角部及中心部的截面P切断而得到的电容器元件的 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绝缘材或硅烷化合物偏向存在于电容器元件的角部 的情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参照图1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20的截面示意图。
固体电解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8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