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18617.8 | 申请日: | 2017-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3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炫;林枪润;李守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5;G02F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顾晋伟;高世豪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变色层 辅助电极层 电致变色装置 电解质层 第一电极 电极 绝缘 第二电极 金属材料 对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极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电致变色层、设置在第一电致变色层上的电解质层、设置在电解质层上的第二电致变色层、和设置在第二电致变色层上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各自设置在介于其间有所述电解质层的彼此对置的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各自的相对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各自包括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电极部分和用于使电极部分绝缘的绝缘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装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于2016年5月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56310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装置是指利用当电致变色材料引起电化学氧化或还原反应时出现的可逆颜色变化的元件。虽然这样的电致变色装置具有响应速度慢的缺点,但是即使以小成本也可以制造具有大面积的装置,并且最重要地,其具有功耗低的优点。因此,电致变色装置已经在各种领域例如智能窗、智能镜、电子纸或下一代建筑窗材料中引起关注。
常规的电致变色装置通过包括第一电极(例如ITO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电致变色层、设置在电致变色层上的电解质层、设置在电解质层上的离子存储层和设置在离子存储层上的第二电极(例如ITO电极)而形成。电致变色层和/或离子存储层可以包含电致变色材料,其中颜色可以根据施加的电压而变化。此外,还可以在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的一侧上设置由玻璃或聚合物树脂形成的透明基础材料。
为了克服常规电致变色装置的低反应速率,需要引入具有低电阻的透明电极。特别地,常规ITO电极由于高电阻而引起在大面积电致变色装置中发生的由电压降引起的变色反应速率差异,作为克服这一点的技术,积极开发了具有低电阻的透明电极,例如金属网或OMO。
此外,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辅助电极以提高电致变色装置的反应速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提高反应速率来高速驱动的电致变色装置。
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金属从辅助电极中溶出(elution)的电致变色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极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电致变色层、设置在第一电致变色层上的电解质层、设置在电解质层上的第二电致变色层、和设置在第二电致变色层上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各自设置在介于其间有所述电解质层的彼此对置的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各自的相对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各自包括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电极部分和用于使电极部分绝缘的绝缘部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极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上的第一电致变色层、设置在第一电致变色层上的电解质层、设置在电解质层上的第二电致变色层、和设置在第二电致变色层上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第一辅助电极层和第二辅助电极层,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各自设置在介于其间有所述电解质层的彼此对置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各自的相对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一辅助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辅助电极层各自包括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电极部分和用于使电极部分绝缘的绝缘部分。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有关的电致变色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86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