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神经接口的原位组装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17710.7 | 申请日: | 2017-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9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J.M.阿瑟;C.P.加利根;C.M.普莱奥;T-J.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A61N1/36;A61B5/04;A61B17/00;A61M5/19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吴俊;傅永霄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神经 绝缘体 生物相容性 脉冲发生器 电极定位 电极形成 能量脉冲 原位组装 电隔离 基底 | ||
1.一种组装神经接口的方法,其包括:
将电极定位在神经近侧,使得所述电极在所述神经的外周近侧或绕着其部分地定位;
将可注射的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施加在所述电极与所述神经之间;以及
将可注射的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围绕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所述神经以及所述电极施加,以提供神经接口围绕所述神经的原位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在所述电极的所述定位之前施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在所述电极的所述定位之后施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加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包括在所述神经与所述电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由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至少部分地填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二电极定位成在所述神经近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开,并且其中施加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包括将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施加在所述神经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围绕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所述神经以及所述电极施加包括将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围绕所述第二电极施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注射的生物相容性绝缘体或所述可注射的生物相容性绝缘体中的一种或两者经由注射装置施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为凝胶、液体或泡沫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为纤维蛋白、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纤维素/硝化纤维素或聚(甲基丙烯酸酯-异丁烯-单异丙基马来酸酯),或丙烯酸酯或硅氧烷聚合物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包括硅树脂或氰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利用聚合剂来激活,以围绕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聚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将能量脉冲施加于所述电极之前允许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在所述施加之后固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电信号在施加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以确定粘附质量之前施加于所述电极,以刺激所述神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粘附质量不导致来自所述电极或来自与所述电极间隔开的第二电极的接收信号时,使所述电极重新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接口为神经套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形成绕着所述神经的部分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比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更加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比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更吸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在组装所述神经套箍并且固化所述生物相容性绝缘体之后,比所述生物相容性粘合剂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77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深部脑刺激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 下一篇:引线植入物固定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