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形成瘘管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7045.1 | 申请日: | 201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T·D·帕特;D·R·梅斯特;W·E·科恩;P·M·特茨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TVA医疗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B1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牛晓玲;吴鹏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壳体 瘘管 体内纵向 电极 滑动 固定的 近端 远端 血管 | ||
本文描述了用于在两根血管之间形成瘘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可包括第一导管,该第一导管包括壳体以及具有近端和远端的电极。近端相对于壳体是固定的,并且远端可在壳体内纵向滑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9月25日提交的且标题为“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A FISTULA(用于形成瘘管的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99,471以及2016年1月15日提交的且标题为“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 FISTULA(用于形成瘘管的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279,603的优先权,每个临时申请的内容特此以全文引用方式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瘘管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和方法可用于在两根血管之间形成瘘管。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瘘管是形成在两个内脏器官之间的通道。在两根血管之间形成瘘管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有益功能。例如,在动脉与静脉之间形成瘘管可提供到血液透析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入口。具体来说,在动脉与静脉之间形成瘘管允许血液在血管之间快速流动同时绕过毛细血管。在另一些情形中,瘘管可形成在两根静脉之间以形成静脉-静脉瘘管。一般来说,瘘管形成需要对目标静脉进行外科解剖,并且横切且移动静脉以用于与动脉的外科吻合。因此,找到在两根血管之间形成瘘管的改进方式可能是有用的。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用于在两根或更多血管之间形成瘘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一般来说,本文描述的用于在两根血管之间形成瘘管的系统包括第一导管,该第一导管包括壳体和电极,该电极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可相对于壳体固定,并且远端可在壳体内纵向滑动。
在一些变型中,壳体可包括开口,且电极可包括在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在一些变型中,中间部分可延伸进入开口中和延伸出开口。在一些变型中,电极可包括叶片弹簧。在一些变型中,第一导管可包括流体密封件,以防止流体在电极的近端处进入第一导管。在一些变型中,壳体可包括至少邻近电极的近端的隔热部分。在一些变型中,电极的宽度和/或高度可沿着其长度变化。在一些变型中,电极可构造成远离壳体自膨胀。例如,用户可以不必在低轮廓(薄型,low-profile)构型与伸展构型之间致动电极。
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电极的中间部分可包括多个弯曲部。在这些变型的另一部分中,中间部分可包括小于约40度的弯曲部。在一些变型中,电极可包括低轮廓构型,其中电极凹入到壳体中。在一些变型中,壳体可包括在电极的近端与第一导管的远端之间的储器。储器可构造成保持流体。电极可构造成由储器中的流体生成等离子体。在一些变型中,反馈电路可构造成向电极施加恒定方波电压。
在一些变型中,第二导管可包括第二壳体和突出式止回器。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突出式止回器包括构造成与电极对向并且将组织压缩在其间的压缩区域。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电极构造成基于压缩区域的长度来沿着一长度消融组织。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第二导管可包括与突出式止回器相对的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可具有与突出式止回器互补的形状。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系统可包括导引器护套。突出式止回器和凹入部分可以在该导引器护套内。
在一些变型中,该系统还可包括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包括凹入式止回器。该凹入式止回器可具有与电极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电极可包括在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凹入式止回器可具有与电极的中间部分互补的形状。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电极可包括伸展构型,其中电极远离壳体伸出。互补形状可与电极在伸展构型中的形状相对应。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该形状可包括凹部,该凹部包括构造成接纳电极的开口。在这些变型的一部分中,电极可构造成朝向伸展构型偏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VA医疗公司,未经TVA医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7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