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环绕声和噪声消除的耳蜗刺激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16638.6 | 申请日: | 2017-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8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M·J·瑟维特;J·斯特帕尼克;G·N·普拉丹;K·H·布鲁克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4;A61N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金红莲;钱慰民 |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环绕声 噪声 消除 耳蜗 刺激 系统 | ||
一种耳蜗和神经刺激系统,包括用于接收音频输入信号的信号输入、用于接收多声道环境噪声信号的多声道麦克风输入、以及耦合到信号输入以便基于音频输入信号产生多声道环绕声耳蜗和神经刺激信号的多声道耳蜗转换器。所述刺激信号包括耳间声强差和耳间时间差中的一个或两个。声音消除处理器耦合在所述麦克风输入和所述耳蜗转换器之间,以便基于所述环境噪声信号产生多声道声音消除信号。多声道耳蜗和神经刺激电极被配置用于附接到用户并且被耦合以便接收所述多声道环绕声耳蜗刺激信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耳蜗刺激设备和对例如在患有听力障碍的人中的听觉进行电刺激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外部电刺激听觉的耳蜗刺激系统和方法通常是已知的并且在例如Zink的美国专利3,766,331、Litvak的美国专利8,126,565、Schleich的美国专利8,417,348、Schleich的美国专利8,948,877和Goodman的美国专利9,071,896中被公开,其全部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结合于此。这些系统和方法使用位于用户头部的电极来传输刺激耳蜗和听觉神经的电信号,以便提供听觉。然而,仍然存在对改进的电刺激声音系统的持续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蜗刺激系统包括用于接收音频输入信号的信号输入和耦合到信号输入的多声道耳蜗转换器。耳蜗转换器基于音频输入信号产生多声道环绕声耳蜗刺激信号。其他实施例还包括多声道耳蜗刺激电极。电极中的每一个被配置成附接到用户并且被耦合以便接收多声道环绕声耳蜗刺激信号中的一个。其他实施例包括用于接收环境噪声信号的麦克风输入和耦合在麦克风输入和耳蜗转换器之间的声音消除处理器。声音消除处理器基于环境噪声信号产生声音消除信号,并且其中耳蜗转换器基于声音消除信号产生环绕声耳蜗刺激信号。在实施例中,耳蜗转换器产生具有耳间声强差和/或耳间时间差的多声道刺激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耳蜗刺激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处理器/控件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3是使用该系统来刺激不同方向上的声音以便提供侧化感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环绕声和/或噪声消除能力的耳蜗和听觉神经刺激系统10。如所示,系统10包括多声道刺激电极12、多声道麦克风14、和处理器/控件16。所示的实施例分别包括前中心、左前、右前、左、右、后中心、左后和右后声道电极12FC、12FL、12FR、12L、12R、12BC、12BL和12BR。其他配置(未示出)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电极12。左声道麦克风14L和右声道麦克风14R分别在图1中示出,尽管其他实施例(未示出)具有更多或更少的麦克风14。电极12和麦克风14被配置成附接到或佩戴在用户的头部或颈部周围的间隔开的位置处。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极12和麦克风14在间隔开的位置处附接到诸如绑带18的结构,该绑带可以附接到使用者的头部或颈部。诸如绑带18上的带扣20的连接器可有助于将绑带安装到用户上。
处理器/控件16具有可以耦合到外部音频信号源(未示出)的输入。例如,系统10可以被配置成与移动设备、DVD播放器和其他音频内容源(诸如有线、卫星和电视广播和剧院)连接。响应于音频信号,处理器/控件16产生多声道环绕声电极驱动信号,其耦合到相关联的声道刺激电极12。将环绕声驱动信号施加到用户引起具有丰富的再现和环绕声的空间质量的听觉(例如,被排序以便具有方向性和侧向性)。基于时间和强度提示,声音可以在用户的头部周围移动。在实施例中,处理器/控件16还具有耦合到环境噪声信号的源(诸如麦克风14)的输入。响应于环境噪声信号,处理器/控件16使环绕声驱动信号以引起环境噪声的全局和/或定向消除的方式产生,从而能够增强对所需环绕声音频的听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未经梅约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