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酶蛋白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80016410.7 申请日: 2017-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8779452B 公开(公告)日: 2022-05-03
发明(设计)人: 近江谷克裕;三谷恭雄;安野理惠 申请(专利权)人: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09 分类号: C12N15/09;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N9/02
代理公司: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代理人: 龚敏;王刚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发光 蛋白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SEQ ID NO:2表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发光酶蛋白及其突变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酶蛋白(发光蛋白、发光酶、荧光素酶)。

背景技术

发光酶(荧光素酶)是在氧化过程期间将发光底物(荧光素)氧化并 由此发光的酶的通用名称。已知四种类型的生物发光相关的发光酶和发光 底物:荧光素-荧光素酶类型(LL-型)、发光蛋白类型、分子间能量转移 型、以及分子内能量转移型(非专利文献1)。

在LL型发光中,发光底物和发光酶发生反应,则该底物用作光发射 体。在发光蛋白型发光中,发光底物固有地存在于发光的脱辅基酶蛋白形 成复合物并被例如由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作为触发剂而激活,由此作为光发 射体。在基于LL型或发光蛋白型的分子间能量转移发光中,所产生的光 激发在发光酶-底物复合物附近的发光蛋白,从而使发光转变到更长的波长 侧。在分子内能量转移发光中,通过发光底物与发光酶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激发发射体,并由此导致发光,这与固有存在于该发光酶中的底物不同。

LL型是最简单的反应形式,并且因此适合于报告检测系统(reporter assaysystem)、生物成像等。一些商业化的发光产品衍生自萤火虫、海萤 (Cypridina)、叩头虫(Pynearinus termitilluminans),铁路蠕虫(railroad worm)等,已经可以获得并使用。例如,Promega KK已经出售:使用萤 火虫发光体系的单报告检测系统(专利文献1和2)、使用萤火虫发光体 系和海肾发光体系(Renilla luminescence system)组合的双报告检测系统 (专利文献3)、使用Oplophorus gracilirostris发光体系的低分子量发光 酶的高度发光报告检测系统(专利文献4和非专利文献2)等。使用海萤 分泌发光体系的高通量报告检测系统已经由ATTO售出(非专利文献3和 专利文献5)。使用分泌发光体系桡足类Gaussia和海萤的荧光素酶检测 系统已经由New England Biolab公司出售(非专利文献4)。使用通过修 饰西表岛萤火虫(Iriomote firefly)(日本铁路蠕虫)发光体系和铁路蠕虫 发光体系而得到的单发光酶的同步三色报告检测系统(非专利文献5、专 利文献6和7)以及使用Pynearinus termitilluminans发光体系的高安全性 和高强度报告检测系统(非专利文献6)已经由Toyobo Co.,Ltd出售。

所有这些产品都使用LL型反应生物发光。间鞘翅目、萤火虫荧光素 已被用作常用的发光底物;在海萤中,海萤荧光素已被用作发光底物;以 及同时在Gaussia和海肾二者中,腔肠素已被用作发光底物。海萤荧光素 和腔肠素是不同的分子;然而,它们都具有一个作为主骨架的咪唑吡嗪酮 结构(非专利文献7和8)。新近生产用作发光底物的Furimazine被用作 来自Promega KK的Oplophorus gracilirostris衍生的发光酶的发光底物, 它也是具有咪唑吡嗪酮结构的分子。

多报告检测系统通过组合多个具有不同波长的发光体系来执行。然而, 目前,对萤火虫荧光素系统,可使用萤火虫荧光素系统的波长范围为530 至630nm,对海萤荧光素和腔肠素系统则为460至490nm。一般而言,许 多远洋发光生物具有450至490的最大发光波长,许多陆生生物具有550 至580的最大发光波长。相反,虽然不常见,但可以在沿海发光生物中发 现500nm附近的发光(非专利文献9)。然而,还没有出现过对500nm附 近的发光体系进行基因克隆的例子,因此该发光体系还没有实际用在报告 检测系统等中。特别地,510nm的波长,处在目前为止已经使用的490nm 和530nm的中间,在其他发光体系的组合使用中是高度可用的。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641641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650289号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7078181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4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