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6019.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1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神谷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3B15/00;G03B19/07;H04N5/22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亚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长期稳定地获取高画质的图像的摄像装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21),具备向同一方向对齐光轴的多个透镜单元及1个以上的成像元件,并构成有按每一透镜单元与成像元件组合而成的摄像单元,各摄像单元的对焦温度各自不同;温度传感器(22a~22e),测定温度;选择部(23),根据通过这些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温度来选择获取使用图像的摄像单元;以及控制部(25),控制摄像部(21)、温度传感器(22a~22e)及选择部(2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搭载于汽车等移动体的传感用摄像机或在户外使用 的监控摄像机等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如下内容:在车上搭载摄像机,根据拍摄车体前方的图 像,而识别车线,或者识别车、行人和/或障碍物等,并将这些信息提供到车 的自动驾驶、自动制动和/或车线脱离防止控制等的车辆移动控制中。作为用 作这种车载摄像机的摄像装置,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摄像 装置。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6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6160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325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关于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透镜所使用的环境温度范围,下限为-60~-40℃左 右,上限为80℃~105℃左右而非常宽,因此透镜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焦点的偏 移量变得非常大,其结果图像的清晰度大大下降。
在数码相机用透镜中,关于焦点的偏移量,分析由成像元件得到的图像数 据,并使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焦点调整以使清晰度变高,由此来解决。
但是,若将同样的解决方法应用在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透镜上,则用于移动 透镜的凸轮和/或齿轮的润滑脂有可能因所使用的环境温度范围的宽度,而在 低温下固化,在高温下则流出,导致凸轮和/或齿轮粘着,或者有可能因车的 振动导致凸轮和/或齿轮磨损而松动变大。其结果,变得难以使透镜适当地移 动,有可能导致变得难以得到清晰度高的图像。
因此,在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透镜中,优选通过抑制最初的焦点的偏移量来 解决,而非通过透镜的移动来校正焦点的偏移量的解决方法。专利文献1中, 提出了适当地选择透镜材料和透镜的光焦度而抑制焦点的偏移量的方法。专利 文献2中,提出了利用透镜的热膨胀和间隔物的热膨胀来抵消焦点的偏移量的 方法。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为了将透镜的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而设置发热机 构的方法。
然而,当考虑用于车载摄像机的透镜所需的、5~10年这样的长期的可靠 性的确保、伴随今后的高像素化的像素的小尺寸化、针对更高温的对应(例如 125℃以上)和/或从可见光至近红外区域(最长波长1000nm左右)这样的较 宽的波长范围的成像等时,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透镜 材料的选项少且将透镜的光焦度的选择作为主要的解决方法,因此设计的自由 度少,因此难以使其成为例如与较宽的波长范围对应,或者减少像差等高性能 的透镜。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将因部件的热膨胀而引 起的伸缩量长期维持在一定值,从而装置的可靠性下降的可能性高。在专利文 献3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加热器由于长期的使用而劣化,从而装置的可 靠性下降的可能性高。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较宽的温度范围使用的摄像装置中的焦点偏移的问题 并不限于车载摄像机,即使在设想到如监控摄像机和/或航空宇宙用的摄像机 等那样在严酷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的摄像装置中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较宽的温 度范围长期稳定地获取高画质的图像的摄像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6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