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14534.1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一能;轮嶋雅树;伊藤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F16F1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入构件 中间构件 传递扭矩 减振装置 输出构件 扭矩传递路径 扭矩传递部 片部件 连结 径向延伸 质量体 嵌合 支承 配置 发动机 传递 | ||
本发明提供减振装置,其具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包含中间构件、在输入构件与中间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及在中间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弹性体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和包含在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三弹性体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上述输入构件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中间构件包含:第一片部件,其具有被配置为在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沿减振装置的径向延伸的扭矩传递部,并且从径向外侧至少对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端部进行支承;和第二片部件,其具有配置于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之间并且与第一片部件的扭矩传递部嵌合的连结部,上述第二片部件与质量体连结。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发明涉及具有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的减振装置,上述输入构件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减振装置,公知有与变矩器关联使用的双通道减振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减振装置中,从发动机和锁止离合器(32)至输出毂(37)这段振动路径,被分割成两个平行的振动路径B、C,两个振动路径B、C分别具有一对弹簧和配置于该一对弹簧之间的独立的中间凸缘(36、38)。另外,为了使两个振动路径的固有频率不同,变矩器的涡轮(34)结合于振动路径B的中间凸缘(36),振动路径B的中间凸缘(36)的固有频率小于振动路径C的中间凸缘(38)的固有频率。在上述的减振装置中,在锁止离合器(32)结合的情况下,来自发动机的振动进入减振装置的两个振动路径B、C。然后,若某段频率的发动机振动到达包含与涡轮(34)结合的中间凸缘(36)的振动路径B,则从振动路径B的中间凸缘(36)至输出毂(37)这段区间处的振动的相位相对于输入振动的相位错开180度。此时,振动路径C的中间凸缘(38)的固有频率大于振动路径B的中间凸缘(36)的固有频率,因此进入了振动路径C的振动不产生相位的漂移(错位)就传递至输出毂(37)。这样,将从振动路径B传递至输出毂(37)的振动的相位与从振动路径C传递至输出毂(37)的振动的相位错开180度,从而能够使输出毂(37)处的振动衰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06006号公报
在上述双通道减振器中,若包含具有更小的固有频率的中间凸缘(36)的振动路径B处的滞后增大,则存在振动路径B中的振动的相位相对于振动路径C中的振动的相位完全错位180度的频率(时机),比理论值向高频侧(高转速侧)错位(延迟)之虞。因此,因应被衰减的振动的频率不同,即使利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振装置,也不能使该振动良好地衰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加提高具有并行设置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和第二扭矩传递路径的减振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
本公开的减振装置具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包含中间构件、在上述输入构件与上述中间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一弹性体及在上述中间构件与上述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二弹性体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和包含在上述输入构件与上述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第三弹性体并且与上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行设置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上述输入构件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上述中间构件包含:第一片部件,其具有被配置为在上述第一弹性体和上述第二弹性体之间沿上述减振装置的径向延伸的扭矩传递部,并且从径向外侧对该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端部进行支承;和第二片部件,其具有配置于上述第一弹性体和上述第二弹性体之间并且与上述第一片部件的上述扭矩传递部嵌合的连结部,上述第二片部件与质量体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4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