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窦疾病和病症的组合物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14521.4 | 申请日: | 2017-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7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S·巴巴拉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731 | 分类号: | A61K31/731;A61P11/02;A61P2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郗名悦;屈小春 |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呼吸道疾病 等渗溶液 角叉菜胶 载体溶液 治疗 疾病 | ||
一种包含κ‑角叉菜胶和载体溶液的组合物及其在治疗上呼吸道疾病或病状中的用途,其中所述载体溶液是等渗溶液。
技术领域
包含κ角叉菜胶的用于鼻和窦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下对背景技术的论述仅旨在便于理解本发明。该论述并非确认或承认,任一引用素材曾经是或现在是在申请优先权日期之时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角叉菜胶是一组天然存在的直链硫酸化半乳糖基多糖,其衍生自特定类型的红海藻。角叉菜胶的传统用途是作为食品中的胶凝剂。然而,近来测试了角叉菜胶在制药工业和生物材料生产中的用途,在制药工业中角叉菜胶显示与改善的药物制剂(诸如持续释放制剂)有关。然而,它们也与不良反应有关,诸如抑制血液凝固以及对免疫系统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制药工业中使用角叉菜胶存在一些风险,这限制了它们在药物组合物和制剂中的用途。
尽管据悉已从海藻中提取出至少十种不同类型的角叉菜胶,但在工业中主要使用三种类型,包括ι-角叉菜胶、κ-角叉菜胶和λ-角叉菜胶。这些角叉菜胶在结构和硫酸酯基团数量方面彼此不同。
食品级角叉菜胶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由于角叉菜胶在与钾离子和钙离子接触时具有胶凝特性,因此已在许多食品中得到使用以改善产品的稠度。角叉菜胶在口服施用后不会被胃肠道显着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然而,最近的研究已表明,在药品和生物材料(诸如药物递送系统或组织再生支架)中使用角叉菜胶可能引起对免疫系统和血液凝固不利的活动。最近的综述文章提供了关于角叉菜胶的不利生物学影响的论述(Liu等人,(2015)Carbohydrate Polymers 121:27-36)。
最近已考虑将ι-角叉菜胶用作治疗鼻病毒感染的抗病毒剂。然而,对κ-角叉菜胶单独使用抑或与其他角叉菜胶组合使用的了解甚少。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产品,诸如鼻喷雾剂或滴剂通常对治疗窦病变无效,因为由这些装置递送的剂量不足以到达待治疗的区域。治疗窦疾病所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药物与待治疗区域的接触时间不够长,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存在许多上呼吸道疾病和病状,包括鼻炎、过敏性鼻炎、非过敏性鼻炎、窦炎、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CRS)的特征在于免疫紊乱,导致影响鼻子和鼻旁窦的慢性炎症。此病变症状表现为鼻塞、产生大量稠厚的绿色粘液、窦疼痛、头痛、嗅觉丧失、喉咙痛和咳嗽。
存在几种慢性鼻窦炎的表型,并且每种表型都具有优选的治疗方案。无论如何,所有表型都需要每天使用大容量的正压溶液进行鼻和窦冲洗,以从鼻腔和窦腔中清除多余的粘液和炎性介质,从而缓解症状。某些形式的疾病需要施用混入冲洗液中的局部药物。这些局部疗法包括局部类固醇,如布地奈德、或莫米松和/或局部抗生素。
CRS的特征还在于组织学异常,由此粘膜纤毛的功能和结构受到不利影响。这导致粘液停滞,使得粘液变得稠厚和浓缩,导致感染发生率增加。还存在粘膜的“渗漏”,由此炎性变化不利地影响粘膜和细菌的完整性,并且炎性物质可以穿过粘膜下层。
以上述方式递送局部疗法的问题在于冲洗后留在鼻旁窦中的药剂的浓度极低。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97.5%的冲洗液在治疗后会流失。因此,仅剩下2.5%,而此数量的流体仅能含有微量的局部治疗药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了本发明。本发明试图克服或至少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或试图为消费者提供有用的或商业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包含在窦冲洗液中的治疗有效量的角叉菜胶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更具体地,角叉菜胶是κ-角叉菜胶。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在载体溶液中的κ-角叉菜胶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载体溶液是与细胞外液等渗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恩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45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