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用棚、使用该农用棚的植物栽培方法和热射线反射膜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4140.6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7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奥村久雄;小林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薄膜解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18;A01G9/22;A01G9/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童春媛;黄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用 使用 植物 栽培 方法 射线 反射 膜结构 | ||
本发明的农用棚和使用该农用棚的植物栽培方法,是在农用棚内部至少具备:供给二氧化碳的CO2供给手段、热射线屏蔽手段和冷却农用棚内部的除湿冷却手段,该热射线屏蔽手段是使用波长400~70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为80%以上、且波长800~1200nm的光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的热射线反射膜所形成,和在该热射线屏蔽手段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由此,植物的每单位收获量所投入的能量少,可以经济性且高效地栽培植物,由于可以减少对植物的供给水量,因此在干燥地区等也可以栽培植物,并且可以防止因结露引起的变色、劣化等品质下降。另外,本发明的热射线反射膜结构体由下述的编织物构成:以在折射率不同的至少2种树脂层交替层合而得、且可见光(波长400~75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为80%以上、热射线(波长800~1100nm的光)的平均反射率为70%以上的多层层合膜的至少单侧表面设有润滑层的原膜经裁切的细带状条带为经纱或纬纱、且以长丝纱或短纤纱为纬纱或经纱而编织成的编织物,通过长丝纱或短纤纱的粗细度为该细带状条带的宽度的0.01~0.30倍、相邻的该细带状条带的间隔为该细带状条带的宽度的0.1~0.5倍的结构,可以经济性且有效地进行利用太阳光的农用棚中的植物栽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天关闭天窗、夜间敞开天窗的利用太阳光的农用棚和使用该农用棚的植物栽培方法。
另外,本发明涉及在利用太阳光的农用棚中所使用的热射线反射膜结构体。
背景技术
利用农用棚来栽培植物,是控制所包围的空间而创造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以谋求植物的收获量增加和高品质化,因此广泛地进行。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所伴随的食品危机的问题,所以有人针对使用农用棚的植物的有效栽培方法进行了各种的研究。
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下述式(1)所示,是以光能为驱动源,由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从地下等吸收的水生成氧气和碳水化合物的反应。为了大量且经济性地栽培植物,相比人工光,优选利用太阳光。
在利用太阳光的农用棚中,太阳光包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的波长400~700nm或波长400~750nm的光(以下,有时称为“可见光”)、以及使农用棚内的温度上升的波长800~1100nm或波长800~1200nm的光(以下,有时称为“热射线”),为了防止农用棚内的温度上升,则需要将热射线屏蔽。这是由于,若农用棚内的温度因热射线而上升,则为了保持在适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以下,称为“适温”),换气、除湿冷却等需要工夫、成本。
另外,由上述式(1)也可知,通过较高地维持二氧化碳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活跃地进行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对于利用太阳光的农用棚中的植物栽培,专利文献1~3中提出了:通过较高地维持农用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一方面,在活跃地进行光合作用的白天,由于会因太阳光而使农用棚内的温度上升,因此作为用于将农用棚内保持在适温的经济性手段,通常是采用换气。例如,在白天日照量充分的情况下,由于农用棚内的温度常常会超过40℃,因此通过自然换气或强制通气,农用棚内的温度可维持在20~25℃左右或20~30℃左右的适温。
然而,由于伴随着换气,供给至农用棚内的二氧化碳会被排放到外部,因此,尤其是在白天难以将农用棚内的温度保持在适温并同时较高地维持二氧化碳浓度。
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在白天,使植物栽培设施实际上成为密闭状态,在较高地保持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同时,使用冷气机设备将设施内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的适温,但要在白天开动冷气机设备,将宽阔设施内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的适温,这需要极大的能量而不经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薄膜解决有限公司,未经帝人薄膜解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4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