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3999.5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8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雄大;保田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康艳青;姚开丽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调用 送风 装置 | ||
送风装置具有布置在上层空气通路上的上层送风风扇(40)和布置在下层空气通路上的下层送风风扇(50)。送风装置构成为:利用上层送风风扇(40)将上层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作为空调用空气送出,利用下层送风风扇(50)将下层空气通路内的空气作为空调用空气送出。上层送风风扇(40)和下层送风风扇(50)均利用树脂材料成型且为互相独立的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安装在汽车等上且用于送出空调用空气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特别是属于能够将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同时送出的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安装在车辆上的空调装置构成为:选择车室内空气(内气)和车室外空气(外气)中的一者作为空调用空气送出,利用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调节温度之后,供往车室的各部分。
近年来,下述用于送出空调用空气的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投入实用,其不仅具有仅送出上述内气的内气循环模式和仅送出上述外气的外气引入模式,还能够切换到同时送出内气和外气的内外气双层流模式。即,如专利文献1~3中的公开,在车辆空调用送风装置的机壳上形成有内气引入口和外气引入口,且在该机壳的内部形成有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在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的内部,分别设有送风风扇,这两个送风风扇由同一电机驱动。在机壳上,设有将内气引入口及外气引入口打开和关闭的内外气切换风门,利用该内外气切换风门能够切换到仅打开内气引入口的内气循环模式、仅打开外气引入口的外气引入模式以及打开内气引入口和外气引入口的内外气双层流模式。然后,使上述两个送风风扇旋转,如果切换到内气循环模式,则从内气引入口引入的内气流入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如果切换到外气引入模式,则从外气引入口引入的外气流入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如果切换到内外气双层流模式,则从外气引入口引入的外气流入上层空气通路,且从内气引入口引入的内气流入下层空气通路。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967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06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201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像专利文献1~3那样能够切换到内外气双层流模式的送风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例如通过在制热时切换成内外气双层流模式,能够将已被引入到上层空气通路内的低湿度的外气供往前挡风玻璃附近而抑制起雾,同时能够使已被引入到下层空气通路内的内气循环而供往脚附近,提高制热效率。
然而,为了实现内外气双层流模式,需要在上层空气通路和下层空气通路中都设置送风风扇,在专利文献1~3中,将上层送风风扇和下层送风风扇一体成型。
此处,根据车型不同,有时会对一个送风风扇的风扇直径或风扇高度等尺寸做出变更,如果像专利文献1~3那样将上层送风风扇和下层送风风扇一体成型,则不需要进行尺寸变更的送风风扇也必须一起重新设置,从而导致成本升高。也就是说,因为使用相同的模具成型,所以如果对一个送风风扇的尺寸做出变更,就会对另一个送风风扇也产生影响。
并且,送风风扇的形状复杂,如果要将上层送风风扇和下层送风风扇一体成型,则两个风扇之间为倒扣部位而需要滑动模,这会导致出现模具费用高涨,乃至成本升高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设置多个送风风扇的情况下,既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应对对一个送风风扇的尺寸做出变更的情况,又能够削减模具费用,从而实现低成本化。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将多个送风风扇分别成型后组装起来,由此实现一体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3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