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炉渣旋风分离器及其运转和维护方法、具有其的气化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10109.5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中马文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4C5/185 | 分类号: | B04C5/185;B04C5/085;B04C11/00;C10J3/46;C10J3/52;F01K23/10;F02C3/28;F02C6/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祝博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渣 旋风 分离器 及其 运转 维护 方法 具有 气化 设备 复合 发电 | ||
本发明的炉渣旋风分离器具备:旋风分离器主体(50),其将被加压了的炉渣与水的混合流体引导至内部,且将炉渣从水离心分离;以及压力容器(51),其收容旋风分离器主体(50),在旋风分离器主体(50)的铅垂下方设置的开口部(50d)在压力容器(51)内开口。在旋风分离器主体(50)的内周面设置有耐磨材料(56)。在压力容器(51)内,在旋风分离器主体(50)的开口部(50d)的下方设置有暂时贮存炉渣的炉渣接收部(51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加压了的炉渣与水的混合流体进行离心分离的炉渣旋风分离器、气化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炉渣旋风分离器的运转方法及炉渣旋风分离器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煤气化炉的燃烧室部,通过粉煤和煤焦的燃烧而在高温气体中生成熔融炉渣,该熔融炉渣向炉壁附着,并且从出渣口向底部的炉渣料斗内的炉渣冷却水落下。熔融炉渣由于炉渣冷却水而急剧冷却,形成为玻璃状的水淬炉渣。煤气化炉的压力容器在铅垂方向上端部形成有由气化炉生成的生成气体的排出口,而在下端部形成有将向炉渣料斗内的贮存水落下的炉渣排出的炉渣排出口。
炉渣冷却水与炉渣的料浆从煤气化炉排出且储藏于炉渣闭锁料斗,然后被搬运至分离罐,通过旋风分离器对炉渣冷却水与炉渣进行离心分离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将供给来的料浆分离为炉渣冷却水与炉渣,将分离出的炉渣冷却水作为循环水而返还至冷却罐。将分离出的水淬炉渣排出至炉渣储藏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43093号公报(第0042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炉渣冷却水(液体)与炉渣进行分离的旋风分离器为了接收高压的炉渣冷却水与炉渣的料浆,作为压力容器而需要具有壁厚较厚的坚固的结构。由于玻璃状的炉渣引起的严重的磨损,需要以高频度维护旋风分离器。
然而,由于旋风分离器作为压力容器为壁厚较厚的坚固的结构,因此存在高频度的维护产生障碍的情况。
旋风分离器即使以耐磨损材料保护,也期望实现旋风分离器主体的轻量化,以便在磨损变严重时能够简单地更换。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对被加压了的炉渣与液体(冷却水)的混合流体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旋风分离器主体的轻量化,从而容易维护的炉渣旋风分离器、气化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炉渣旋风分离器的运转方法及炉渣旋风分离器的维护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炉渣旋风分离器、气化设备、气化复合发电设备、炉渣旋风分离器的运转方法以及炉渣旋风分离器的维护方法采用以下方案。
即,本发明的炉渣旋风分离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旋风分离器主体,其将被加压了的炉渣与液体的混合流体引导至内部,且将炉渣从液体离心分离;以及压力容器,其收容该旋风分离器主体,在所述旋风分离器主体的铅垂下方设置的炉渣排出口在所述压力容器内开口。
被加压了的炉渣与水的混合流体被引导至收容于压力容器内的旋风分离器主体内,从而炉渣被与水离心分离。离心分离出的炉渣从炉渣排出口排出。该炉渣排出口在压力容器内开口,因此旋风分离器主体的内侧与外侧连通,旋风分离器主体的内外成为大致相同的压力。这样,在旋风分离器主体的内侧与外侧之间不会产生大的差压,因此旋风分离器主体无需采用耐压构造。由此,即使在对被加压了的混合流体进行离心分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旋风分离器主体的壁厚较薄,能够实现轻量化以及节约成本。这样,旋风分离器主体轻量化,因此维护时更换旋风分离器主体的作业变得容易。
被加压了的炉渣与水的混合流体的压力例如为几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动力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动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10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