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设备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9704.7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7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汪婵;孙士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0205;A61B5/389;H04B1/382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设备 检测 方法 | ||
一种可穿戴设备(70)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70),该方法包括:若可穿戴设备(70)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获取基于可穿戴设备(70)与佩戴者的当前接触状态产生的信号值(S101,S204);其中,佩戴状态包括已佩戴和未佩戴;若根据信号值及信号门限值判断出当前接触状态不满足测量条件,发出第一提示消息(S102,S205);其中,信号门限值包括基于可穿戴设备(70)与佩戴者的第一接触状态产生的信号门限值;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调整佩戴可穿戴设备(70)。本方法能够提高可穿戴设备(70)测量生理参数的准确性。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514246.4、发明名称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松紧检测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和手环之类的可穿戴设备主要优势在于监测用户健康,比如,利用手环监测运动步数、心率、睡眠指数等,这些智能穿戴设备集成了很多的传感器,用来获取佩戴者的体征数据,记录健康状况。由于脉搏或者心率是生命体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心率测量已成为智能穿戴设备必备的一个功能。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心率测量主要通过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electricplethysmography,PPG)。PPG是借光电手段在活体组织中检测血液容积变化的一种无创检测方法,是利用光测量脉搏的一种技术。即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经过人体血液和组织吸收后的反射光强度的不同,描记出血液流量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从得到的脉搏波形中计算出心率。如图1所示的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光电传感器可以包括发射器、接收器等。其中,发射器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射二极管等,接收器可以包括光电晶体管等。当发射器发出的光照透过皮肤组织然后再反射到接收器时光照存在一定程度的衰减。通过光照的变化即可容积脉搏血流的变化。
然而,对智能手表和手环之类的可穿戴设备来说,不规范的佩戴方式会影响心率信号的测量,比如不完全贴合导致的漏光、手臂的摆动以及智能手表或手环在皮肤上的轻微移动等,都会影响测量的心率信号。智能手表或手环佩戴得过紧、手臂抬高和握拳等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同样可能影响到心率信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能够检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松紧,进而保证心率测量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松紧不合适导致的心率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
若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获取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佩戴者的当前接触状态产生的信号值;其中,所述佩戴状态包括已佩戴和未佩戴;
若根据所述信号值及信号门限值判断出所述当前接触状态不满足测量条件,发出第一提示消息;其中,所述信号门限值包括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佩戴者的第一接触状态产生的信号门限值;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调整佩戴所述可穿戴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自动检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松紧是否合适,当可穿戴设备佩戴的松紧不合适时,提示佩戴者及时调整佩戴可穿戴设备,以提高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佩戴者的当前接触状态产生的信号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根据所述信号值及信号门限值判断出所述当前接触状态满足测量条件,则开始测量生理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佩戴的松紧合适后,开始测量生理参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获取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与佩戴者的当前接触状态产生的信号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测量生理参数的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鼾声识别方法及止鼾装置
- 下一篇:用于患者监视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