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光学滤波器和摄像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80009582.1 | 申请日: | 2017-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三宅德显;冈田悟史;入泽润;小西哲平;松浦启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B23/00 | 分类号: | C09B23/00;C08L101/00;G02B5/22;C07D217/02;C07D235/08;C07D235/10;C07D333/66;C07D401/14;C07D403/14;C07D409/14;C07D417/14;C07D487/04;C08K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近红外线吸收色素 最大吸光系数 最大吸收波长 透射率 光谱透射率 光学滤波器 平均透射率 可见光 波长区域 二氯甲烷 近红外线 摄像装置 吸收光谱 吸收特性 透射性 遮蔽 必要条件 溶解 | ||
1.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特征在于,溶解于二氯甲烷而测定的吸收特性满足(i-1)~(i-3)的必要条件,
(i-1)在波长400~800nm的吸收光谱中,在670nm以上的波长区域具有最大吸收波长λmax,
(i-2)在对波长430~550nm的光的最大吸光系数εA与对波长670nm以上的光的最大吸光系数εB之间,下述关系式成立,
εB/εA≥65
(i-3)在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将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透射率设为1%时,波长430~46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为94.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溶解于二氯甲烷而测定的吸收特性满足(i-4)的必要条件,
(i-4)在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将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透射率设为1%时,在比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短的波长侧,将透射率为80%、10%的波长分别设为波长λ80、波长λ10时,所述波长λ80与所述波长λ10之间的所述光谱透射率曲线的斜率的最大值为-0.5[%/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溶解于二氯甲烷而测定的吸收特性满足(i-5)的必要条件,
(i-5)在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将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透射率设为1%时,波长410~460nm的光的透射率为93.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溶解于二氯甲烷而测定的吸收特性满足(i-6)的必要条件,
(i-6)在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将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透射率设为1%时,对波长46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为97%的最长波长为457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溶解于二氯甲烷而测定的吸收特性满足(i-7)的必要条件,
(i-7)在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将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透射率设为1%时,在比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短的波长侧,透射率为80%的波长λ80与所述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差为78n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在(i-3)中,波长430~460nm的光的平均透射率为95.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由方酸系化合物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所述方酸系化合物为式(AI)表示的方酸系化合物,
式(AI)中,
环Z各自独立地为在环中具有0~3个杂原子且可被取代的5元或6元环,
R1与R2、R2与R3、以及R1与构成环Z的碳原子或杂原子可以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分别形成杂环A、杂环B和杂环C,没有形成杂环时,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在碳原子间可含有不饱和键、杂原子、饱和或不饱和的环结构且可被取代的烃基,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在碳原子间可含有杂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
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在碳原子间可含有杂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其中,所述环Z含有至少1个氮原子或硫原子作为杂原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5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