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和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9569.6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1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智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烨;刘多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 金属 氢氧化物 复合 氧化物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它是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前体,通过将由其获得的含锂复合氧化物用作正极活性物质,能够得到放电容量和循环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是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前体,由BJH法求得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相对于细孔径的分布,在分布整体的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的合计值100%中,细孔径在10nm以上的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的合计值的比例在23%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前体的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以及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所含的正极活性物质,已知有含锂复合氧化物,尤其是LiCoO2。但是,近年来,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及车载用锂离子二次电池,要求小型化和轻量化,还要求每单位质量的正极活性物质对应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以下也简记作放电容量)进一步提高。
作为能够进一步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正极活性物质,Li和Mn的含有率高的正极活性物质,即,所谓的富锂类正极活性物质受到瞩目。但是,使用富锂类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重复充放电循环时维持充放电容量的特性(以下记为循环特性)降低的问题。
作为富锂类正极活性物质,提出了下述(1)的物质。
(1)将含有MnaMb(OH1-x)2(其中,M是选自Ni、Co、Mn、Al、Cu、Fe、Mg、B、Cr和第2周期的过渡金属的2个以上的元素,0.4≦a≦1、0≦b≦0.6、a+b≦1、0<x<0.5)所示的复合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糖类的过渡金属前体与锂前体混合,在氧化气氛中烧成而得的正极活性物质(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如果使用以上所得的富锂类正极活性物质,则能够得到速率特性、寿命特性和充放电效率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15-5171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使用了含有糖类的过渡金属前体与锂前体的混合物在氧化气氛下烧成而得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存在放电容量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它是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前体,通过将由其获得的含锂复合氧化物用作正极活性物质,能够得到放电容量和循环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能够制造能得到放电容量和循环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内容。
<1>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它是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前体,由BJH法求得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相对于细孔径的分布,在分布整体的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的合计值100%中,细孔径在10nm以上的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的合计值的比例在23%以上。
<2>如<1>所述的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所述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由BJH法求出的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相对于细孔径的分布中,细孔径在10nm以上的对数微分细孔比表面积的合计值在300m2/g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它是由下述(式1)表示的含过渡金属的氢氧化物,
NiαCoβMnγMδ(OH)2 (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