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及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9451.3 | 申请日: | 201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3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文男;青山忠幸;北野一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F9/14 | 分类号: | D01F9/14;D01F9/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制造 方法 连接 | ||
一种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及连接方法,该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连接工序和碳化工序,连接工序经连接纤维束将第一被连接纤维束和第二被连接纤维束连接,碳化工序使连接了的纤维束在一个或多个碳化炉行走进行碳化,其中,连接工序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使连接纤维束的一端部和第一被连接纤维束的另一端部重合,喷射流体,形成第一交织部,并且使连接纤维束的另一端部和第二被连接纤维束的一端部重合,喷射流体,形成第二交织部,在各交织部的交织点数量在两个以上且各交织点的拉伸强度在400[N]以上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的关系,40>{L2/(L2‑A)}×(S+13),L2表示从纤维束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开始第一个存在的碳化炉中的延伸区间的距离[mm],A表示第一交织部中的交织点和第二交织部中的交织点之间的最大距离[mm],S表示在碳化炉中行走时对连接了的纤维束赋予的延伸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被连接纤维束和连接纤维束的连接工序的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拉伸强度、拉伸率高,耐热性、疲劳特性优异等特点,在体育、休闲、航空、宇宙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碳纤维通过下述的方式制造,即,将作为原料纤维的一例的丙烯纤维的纤维束在通过在空气中加热到150~300[℃]做成阻燃纤维后,使用碳化炉在惰性环境中加热到1000[℃]以上。一般来说,原料纤维被卷绕在绕线架上或被收容在袋、壳体等包装体中,在连续性地进行碳纤维的制造的情况下,在进行此绕线架、包装体的切换时,需要将向制造工序供给的纤维束的终端和被卷绕在绕线架上或被收容在包装体中的纤维束的始端连接。
作为连接纤维束的手段,公开了经连接纤维束将两根被连接纤维束连接的连接方法(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5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案中,在进行连接了的纤维束的碳化过程中,连接部切断的情况多,存在碳化工序的通过率低、生产性差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做出的发明,以提供一种碳化工序的通过率高、生产性优异的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及连接方法为目的。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连接工序和碳化工序,前述连接工序经连接纤维束将第一被连接纤维束和第二被连接纤维束连接,前述碳化工序使前述连接了的纤维束在一个或多个碳化炉行走进行碳化,在此碳纤维的制造方法中,前述连接工序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即,使前述连接纤维束的一端部和前述第一被连接纤维束的另一端部重合,喷射流体,形成第一交织部,并且使前述连接纤维束的另一端部和前述第二被连接纤维束的一端部重合,喷射流体,形成第二交织部,在前述各交织部的交织点数量(N1)在两个以上且前述各交织点的拉伸强度(F1)在400[N]以上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40>{L2/(L2-A)}×(S+13)···(1)
式中,L2表示从前述纤维束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侧开始第一个存在的碳化炉中的延伸区间的距离[mm],A表示前述第一交织部中的交织点和前述第二交织部中的交织点之间的最大距离[mm],S表示在前述碳化炉中行走时对前述连接了的纤维束赋予的延伸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9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