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80007138.6 | 申请日: | 201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4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幸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乐仕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F5/00 | 分类号: | E05F5/00;B60R7/06;E05C21/00;F16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装置 | ||
提供一种部件件数较少且能够使构造简化的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10)具有:弹性树脂部件(20),其装配于开闭体(3)的凸部(5);以及对所述弹性树脂部件(20)进行承接的承接凹部(40),弹性树脂部件(20)具有:基部(25),其具有嵌合部(26);一对臂部(30、30),它们从基部外周延伸;桥部(35),其将一对臂部(30、30)的前端部彼此连结;以及止动单元,其在开闭体打开时限制开闭体(3)的打开,基部(25)、一对臂部(30、30)、桥部(35)以及止动单元一体成型,承接凹部(40)具有:导入部(43),其在开闭体(3)打开而使得弹性树脂部件(20)移动时使一对臂部(30、30)缩径;以及限制部(46),其与止动单元抵接而限制开闭体(3)的打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制动而使得开闭体缓慢地相对于固定体的开口部打开的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盖等开闭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在汽车的杂物箱等固定体形成的开口部。在这种开闭构造的情况下,有时设置有用于抑制开闭体急剧地打开而使其缓慢地打开的阻尼装置。
作为这种阻尼装置,例如存在由缸体、活塞等构成的气压阻尼器、液压阻尼器,但这些阻尼器的构造复杂。因此,有时使用未采用缸体、活塞等构造比较简单的阻尼装置。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开闭机构的阻尼装置,即,该阻尼装置的一端安装于由主体、以及对该主体进行开闭的开闭体构成的开闭机构的开闭体,该开闭体对将主体打开的动作进行制动,该阻尼装置具有:阻尼体,其具有从安装于开闭体的一端部以分岔状延伸的至少两个脚杆;以及预紧单元,其在使得上述阻尼体的两脚之间扩张的方向上进行预紧,在所述主体设置有使上述两个脚杆抵抗弹簧的预紧而缩窄并通过的狭缝。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963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阻尼装置中,需要阻尼体、以及对阻尼体的两个脚杆进行预紧的预紧单元这两个部件,存在如下问题,即,部件件数较多,构造复杂而难以制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件数较少、且能够使构造简化的阻尼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阻尼装置设置于具有开口部的固定体、与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该固定体的所述开口部的开闭体之间,用于在相对于所述开口部对所述开闭体进行开闭时对所述开闭体施加制动力,所述阻尼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弹性树脂部件,其装配于在所述开闭体设置的凸部;以及承接凹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体且对所述弹性树脂部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进行承接,所述弹性树脂部件具有:基部,其具有供所述凸部嵌合的嵌合部;一对臂部,它们从该基部的外周延伸,且能够进行弹性变形;桥部,其直接或经由所述基部将该一对臂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且随着所述一对臂部的弹性变形而进行弹性变形;以及止动单元,其在所述开闭体打开时与所述承接凹部抵接而限制该开闭体的打开,所述基部、所述一对臂部、所述桥部、以及所述止动单元一体成型,所述承接凹部具有:导入部,其在所述开闭体打开而使得所述弹性树脂部件移动时与所述一对臂部抵接而缩径;以及限制部,其与所述止动单元抵接而限制所述开闭体的打开。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如果从固定体的开口部将开闭体打开,则使得弹性树脂部件在承接凹部内移动,如果一对臂部与导入部抵接,则使一对臂部缩径而弹性变形,并且使桥部弹性变形,止动部与限制部抵接,因此,能够获得阻尼效果,并且能够从固定体的开口部缓慢地将开闭体打开。而且,在该阻尼装置中,弹性树脂部件具有基部、一对臂部、桥部以及止动单元,对上述部件进行一体成型,因此能够使构造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表示该阻尼装置的各结构部件,图2(a)是弹性树脂部件的主视图,图2(b)是弹性树脂部件的斜视图,图2(c)是凸部的斜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乐仕株式会社,未经百乐仕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7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