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07045.3 | 申请日: | 2017-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5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板谷聪子;儿岛史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G05B19/418;G06Q5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管理 系统 | ||
具有FSM(2),该FSM(2)针对工厂中所设置的1个以上的设备(15)的每一个而被分配,并利用无线通信监视并控制该设备(15),FSM(2)具有:系统测定部(22),其从设备(15)检测信息;检测信息控制部(30),其控制成在系统测定部(22)所检测出的信息中,只有意图预先取得的意图取得信息被该FSM(2)取得;第1数据传输调整部(38),其在包含如下信息的数据向外部发送时,调整其传输路径,该信息是检测信息控制部(30)的控制被实施之后的信息;以及本地服务质量管理器(28)、本地通信管理器(36),它们根据由第1数据传输调整部(38)检测出的信息或者来自外部的控制策略来控制设备(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无线通信监视并控制工厂中所设置的1个以上的设备的设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日本制造业中,为了进入全球市场以及应对价格竞争,正在从国内制造向海外制造转移。因此,在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维持国内的制造现场和制造技术成为较大的课题。特别是,为了能够满足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和多种类少量生产的需求,需要如下系统,该系统能够应对生产线的逐次重组、并能够应对与生产线的重组对应的检查设备的重组的系统。虽然生产线的重组的发生大多基于生产数量的变化、产品的变更、工序改善等,但对于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来进行设备的配置和生产线的构建而言,是要求灵活性的。
另一方面,从控制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一直以来,制造设备、检查设备通常是借助有线通信而被管理的。但是,在该借助了有线通信的管理中,每次进行生产线的重组时,都会产生有线网络的重新布线的作业工序,从而需要作业成本和作业时间。因此,为了在设备配置和生产线构建中追求其灵活性,需要将有线通信为主流的工厂内的制造设备、检查设备的控制、管理切换到无线通信。
但是,虽然该制造设备、检查设备的无线管理是针对不同的设备进行的,但是现状是,几乎还没能够实现在目前和将来将工厂中的整个制造现场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并以该系统为单位进行最佳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利用、和通信资源的分配。因此,在分别导入到每个设备中的无线管理系统之间使用相同频带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通信干扰,或者发生障碍。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存在无法如愿地推进新的设备的无线管理化的问题。
此外,在将以有线通信为主流的工厂内的制造设备、检查设备的控制、管理切换到了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由于可利用的频段有限,因此,必须在系统之间使用相同的频率,必须考虑之前无需考虑的频率的共用和相互干扰。此外,今后在整个制造现场使用无线通信所要新尝试检测的信息预计为几万倍。预料制造现场的无人搬运车(AGV)的台数也今后也会增加,希望得到能够灵活地改变切换到无线通信时的通信频率的系统。
因此,在制造现场,需要构建如下具有灵活性的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途自如地选择无线通信方式、频率等,并且还能够实现基于用途的制造设备和检查设备的设计、管理,能够适应随时间变化的环境。
以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按需制造(On-DemandManufacturing)的概念。为了实现该On-Demand Manufacturing的功能,利用从上位层起依次由服务管理器(SM:Service Manager)、现场管理器(FM:Field Manager)、灵活性系统管理器(FSM:适应型系统控制部)这3层形成的结构要素构成系统,在各层间协作地进行从信息检测到数据分析、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
这里,SM具有管理整个系统中的信息的开闭性和计量性的功能。该SM管理处于自身的管理下的1个以上的FM。FM具有以现场的工厂为单位实现开闭性和计量性的功能。该FM控制处于自身的管理下的FS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7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