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水滤筒有效
| 申请号: | 201780006755.4 | 申请日: | 2017-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场玲子;冈崎博成;小泽久子;中岛直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D63/02;C02F1/4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泽洲;刘林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性优异且过滤能力高的净水滤筒。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由具有原水入口和净水出口的壳和将前述壳的上端闭塞的外盖形成的空间内部收纳有粉体滤材,其特征在于,在壳内具备内筒和外筒,且在前述内筒和前述外筒的相同侧的端部具备覆盖前述内筒和前述外筒之间的上内盖,粉体滤材被容纳于由内筒、外筒及上内盖形成的环柱状的容纳空间,上内盖被水密地嵌接于前述内筒的内侧壁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净水器的净水滤筒。特别涉及直接连接于一般家庭的自来水水龙头的水龙头直接连结型净水器用的净水滤筒。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家庭中净化自来水的净水器被广泛利用。在这些净水器中,使用容纳有用于将自来水净化的各种滤材的净水滤筒。作为滤材,一般使用将自来水中的游离残留氯、漂白粉味、霉味、三卤甲烷、铅等重金属离子等除去的粉体(粒状、粉状)的活性炭、离子交换体、将自来水中的浊质成分、细菌类等除去的中空丝膜。这些滤材能够处理的总过滤水量有限,所以在定期地更换净水滤筒的同时继续使用净水器。因此,使用者需要尽量紧凑且寿命长(即能够过滤能力较高地处理的总过滤水量较大)的净水滤筒。作为这样的性能优良的净水滤筒,根据图6~8对以往制品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6的以往制品是具有原水入口11和净水出口12的净水滤筒,在内部设置有收纳有中空丝膜的内筒4,在形成于该内筒4和外筒5之间的大致环柱状的空间内设置有吸附剂层。原水从上侧的原水入口11进入滤筒内部,从侧面沿横向通过吸附剂层后,向下通过填充于中空丝膜罩的中空丝膜束9,从净水出口12流出。吸附剂层的上侧在内筒4和外筒5之间嵌入有上内盖6,内筒4的外侧壁面的上部和上内盖6嵌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7的以往制品是内置有净水滤筒的净水器,在形成于内筒4和外筒5之间的大致环柱状的空间内设置有吸附剂层。原水从下侧的原水入口11进入净水器内部,从侧面沿横向通过吸附剂层后,向上通过内筒4内,从净水出口12流出。在吸附剂层的上侧嵌入有过滤器(上内盖),内筒的外侧壁面的上部和过滤器嵌接。此外,在形成于过滤器和外盖之间的空间,设置有用于使原水从上侧通过该过滤器来向吸附剂层流入的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图8的以往制品是内置有净水滤筒的净水器,在形成于内筒4和外筒5之间的大致环柱状的空间内设置有吸附剂层,在大致同轴上具备离子除去部件的连结罩和收纳有中空丝膜束9的罩被连接。原水从下侧的原水入口11进入,从侧面沿横向通过吸附剂层后,通过连结罩,向上通过收纳于罩的中空丝膜,从净水出口12流出。该净水滤筒也具有内盖,该内盖与外筒5的内侧壁面的下部嵌接。此外,在该净水滤筒中,与内筒相比,外筒的整长较长,吸附剂层达到被内盖密封的外筒的下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69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13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94596号公报。
这里,作为用于吸附件层的滤材的种类,可以列举大致环柱状的成形体的滤材、容纳于大致环柱状的容纳空间的粉末状或粒状的滤材(以下称作粉体滤材。)。并且,在大致环柱状的成形体的滤材中,用于成形的粘接剂的质量比例占20~30%左右,该粘接剂的部分不有助于过滤。与此相对,在如图6~8所示的以往制品的净水滤筒中采用的大致环柱状的容纳空间容纳有粉体滤材的部件中,不需要粘接剂,所以与大致环柱状的成形体的滤材相比,滤材的密度变高,其过滤能力优异。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使用粉体滤材而产生的问题。即,在如图6、图7所示的以往的净水滤筒中,内筒和上内盖的嵌接部形成于内筒的外侧壁面上(即内筒的与粉体滤材接触的一侧的面上),所以在净水滤筒的制造工序时,使上内盖嵌接于内筒时,有粉体滤材夹于该嵌接部的可能性。并且,若粉体滤材夹于该嵌接部,则有该嵌接部的水密性丧失的可能性,在净水滤筒的制造工序中,不得不以粉体滤材不接触该嵌接部的方式填充粉体滤材。因此,有净水滤筒的制造时的组装作业性较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06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处理装置、吸附元件和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液体处理方法和设备





